大学消费映射啃老观,您还会糊涂吗?
2017-08-16 10:57:49 来源:汉网

近日,一位浙江母亲的求助帖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购物的费用另计,但读大学的女儿嫌少。她想问,1200元生活费少吗?一个月给多少合适?(中国青年报,8月14日)

大学生消费,一直是社会的一个问题,到底高不高,可在校门内外见真章。一所大学,校门外就是一个密集的活动摊点市场,连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都比不上只有几千人的一个大学校门口活动摊点多。以广西大学为例,以前,只要每天夜幕开始降临,大门外的活动摊点就会人山人海。后来通了地铁,地铁站下通道也成了密密麻麻的摊点,让笔者想不到的是,在地铁站下面的通道里,既然还有非常多的烧烤摊点,虽然是白天,但也是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得不得了。再来看看南宁学院,原来从市中心区搬到了一个较偏远的新城区,第一个学期开始,南宁学院最热闹的是校门外的活动摊点,一到傍晚,就开始人潮涌动,宛如一个大市场。如真要对比,相对于人数也不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门外,就不会有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所以,大学生消费,是高还是不高,可从周边市场看出倪端。

说真的,在消费方面,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其实是一个颇显尴尬的群体。如果说,大学生的消费不高或是不算高,那只能用个别来形容了。如果是对于中小学生,那肯定是高了,而且太高了。如果仅对于当地的社会消费,也不见得一定高了。大学生终将走向社会,终将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当中的一员,消费高不高,应以地方社会最基本就业酬劳衡量之。如果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基本酬劳只是两千元左右,而当地大学生的月平均生活支出(除了学费的所有费用)已经达到两千元,那这样的大学就是在为当地培养啃老一族。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喜欢啃老,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年青人工作不肯吃苦,一代不如一代,动不动就要换工作岗位,远没有干一行就爱一行的老一辈吃苦耐劳精神,让我们吃着苦过来的人直摇头。年青人们参加工作的这种行为,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看看我们大学校门内外的密密麻麻活动摊点,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让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们过度进行了消费支出。因为有了这种过度消费的经验,所以,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想想也对:我累死累活地工作,到头来领到手的工资还远远比不上爹妈给的零花钱多,我为什么要自作受呢?所以“闪辞”也就成了经常选项,啃老一族也就自然而然产生。

笔者认为,大学消费高不高,不是以地方消费高底来衡量,而是以地方就业开出最低招聘条件为基本。如果月支出费用已经达到或高于地方就业开出最低招聘条件,那这样的消费费用就算高了。所以对于孩子的这种要求,我们应当严词拒绝,不然,我们就是在为自己培养啃老一族。也就是说,当孩子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如果工作待遇比不上甚至还低于当年的大学消费支出,那这样的工作他(她)肯定是不会做的,就是参加了也无心认真工作。如果这样,那啃老就是肯定的了。

回到前面浙江母亲的求助帖:1200元生活费少吗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三千元以上,那1200元的生活费是可以的,如果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四千元,那生活费可以提高到1500元~1800元,最好不要超过两千元。如果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只有两千元左右,那1200元的生活费就显得有点高了,当然,太低也不行。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然,如果每月1200元就只是伙食开支,一个月30天,每天40元,好像也不算多。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大学生是属于高消费的一族,社交活动费,购置生活用品费,衣着住行费,往返交通费等等,各种各样的支出举不胜举。真正的伙食支出只是占了其中的一个部分,如女生中的零食支出,如果算在伙食费中支出,这样的伙食费支出并不算高,但是如果不算,那就是另一笔大的开支。所以如果1200元仅仅是伙食费,那其他费用加起来这个数就远远高于两千元。如果你地方开出的就业最低工资待遇只有两千元左右,那你就只能等着子女啃老了,子女不努力,那就只能帮到底,可能就是一辈子。

大学生消费,我们不要做糊涂的父母,不要只会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们应当了解当地的就业状况,有效控制孩子的大学消费,不低也不高,才不至于会培养一个只会啃老的一族,成为一辈子的累赘。(陆增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