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何须禁,教育是根本
2018-01-04 11:07:46 来源:汉网

近日,15岁男孩和14岁女友乘高铁到大连“散心”,被铁警堵截交给家长的新闻引起热议。据悉,两人都读初三是同班同学。两人早恋已有一年时间,学习成绩有些下滑,家长和学校都极力阻止。于是他们约定一起好好学习,尽量克制这种关系。可在聊作业时被老师看到,反映给家长,回家就挨说了。两个孩子感觉“压力太大”,于是乘高铁到大连吃海鲜、散心。

中国式家长老师,对于早恋一直心存芥蒂。仿佛一涉及男女生关系,就定义为“早恋”,而一旦“早恋”,就意味着成绩下滑名声扫地的恶果。更有院校甚至规定男女打饭按性别排队、吃饭禁止坐同一桌的奇葩校规。中国家长老师为何谈“早恋”色变?究其根源,无外乎两方面。

其一,成人无法控制孩子的焦虑。“早恋”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生理上的成熟,更是精神世界开始成熟和独立的标志。而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操控之下,鲜有个人空间,一旦对异性产生好感,碍于世俗压力,更多时候希望两人独处,造就了成人的监控盲区。孩子或许并无太多离开父母监护的焦虑,反之,父母无法控制孩子的焦虑则会演化为变本加厉的控制。

其二,对性行为的恐惧。其实,防止未成年少女早孕,本来是正确决策,但由于传统思想的长期禁锢,关于“性”,几乎成为全民禁忌话题,家长老师对孩子更是闭口不谈,因此,他们只能选择禁止“早恋”这个看似和“性”关系不太大的手段来掩盖他们对早孕的羞于启齿和恐惧。

但是,一方面,现在孩子早熟,因此禁止“早恋”似乎也越来低龄化,而成年人更加担心低龄化的孩子愈加不成熟,处理感情问题更显幼稚,因此对于“早恋”有严加打击的态势。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早成熟,过早进入感情的纠葛影响前途,甚至酿成大错。既担心孩子过早成熟,又担心孩子处理问题不成熟,无形之中忽略甚至不相信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当然不会买账,造成两代人之间更大摩擦。因此,这到底是家长幼稚还是学生幼稚?

其实,家长对他们逾越雷池的打压禁止,往往治标不治本,倒不如把精力放在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性知识,以及自由与责任相辅相成的做人准则的教育,才是面对“早恋”恶果的明智选择。况且“早恋”本身并不可怕,中国家长也往往小看了孩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放大了社会对“早恋”的恐惧程度。

曾有记者问作家韩寒,最想对女儿说的话是什么,他说: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套。其实,这才是尊重个人、尊重生命的应有之态。(胆小鬼欢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