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倒插门”女婿
这是多年后妹妹黄秀虹回忆往事时诉说兄妹情深的故事,闯祸的是她的二哥黄光裕。
1969年5月,在凤壶村曾厝一户曾姓人家,一个名叫俊烈的男孩诞生。曾氏有四个儿女,长子俊钦,次子俊烈,俊烈还有两个妹妹秀虹、燕虹。兄妹四人原来都跟随母亲曾婵贞姓曾,直到1991年才改回跟父亲姓黄。当年的黄俊烈正是今日的黄光裕,虽然他早已名扬天下,但国内身份证上的名字仍然是黄俊烈,只有在香港的身份证件上才用黄光裕。
因为父亲黄昌义是村里的“倒插门”女婿,作为外姓人,全家分到的耕地不足两亩,收入微薄,一家六口挤在不足14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隔壁就是猪圈。家里连吃饭也成问题,在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庄,黄家是最贫困的一户,总受人歧视和欺负。与大哥黄俊钦的内向不同,如果别人欺负到头上来,黄光裕就会摆出拼命的架势。
有一次,黄光裕在村口的沙土堆上和一堆男孩玩耍打赌,其中有个孩子老是输,他恼羞成怒地指着旁边的黄秀虹说:“就是因为有你这个‘臭女人’在这里,害得我特别晦气!”那时黄光裕还不到10岁,看到妹妹受欺负,他怒发冲冠地冲过去与对方厮打,那个男孩打不过他,转身往家里跑去,黄光裕紧追不舍,把人家赶到床底下还不肯罢休。
曾婵贞祖上是泰国有名的侨商,生意做得很大,开有布料、糖、鱼、豆等许多店铺,她曾骄傲地对别人说:“我们老祖先以前在泰国的名气,跟我们孩子现在在北京的名气一样大,在泰国谁要挂我们家的招牌,他的生意就会火起来。”
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做小生意,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信奉天主教,牢记《圣经·箴言》中的一句话:“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受母亲影响,黄家人是村里首批天主教信徒,四兄妹均受过洗礼。
母亲对黄光裕兄妹从小就进行金钱观教育,她告诉孩子们:钱就是一张纸,可能是很有用的,也可能没用;你把纸币揉碎了,扔在地板上,就跟一张废纸一样,但是,你如果把100元钱用好了,就有可能变成1000元、10000元。母亲在家里做手工活的时候,会手把手告诉孩子们做一件东西可以换回多少钱,让他们记下用劳动可以换回多少金钱。等这些东西换回钱了,她会说,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这种努力就得不到钱。
虽然家教严格,但曾婵贞从来不打骂孩子,顶多大声嚷着教训一通。黄家的孩子从小就很懂事,知道体恤成天忙累的父母。每当大人不在家时,黄俊钦就负责喂猪,黄光裕负责打扫卫生,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陈润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