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岁月回眸5
2016-08-12 09:18:00 来源:武汉晚报

直播稿件不出错

节目播出后不久,周总理打来电话,说我们把一位老艺术家弄得如此紧张不太好。当时,我比胡朋还要紧张。以后一系列的访谈,请时传祥、王进喜、陈永贵,外交战线的模范王唯真,心脏病专家黄宛,大数学家华罗庚等著名人物与观众见面,我都手握问题纸条,想着我那几句词,千万别错。至于他(她)们都讲了什么,无从顾及,可能也根本听不明白。如今回想起来,我都自责,台里怎么会用我这样的不谙事理的年轻人干这么重要的事。当年要有王志、白岩松这样的人才,怎么也轮不上我。

我是拿节目练出来的,幸好那时的观众又少又不挑剔,他们一直容忍我一天天、一年年地成长起来。

后来,我总算有进步了。我有幸在中国电视创办早期,播出过所有形式的节目,从体育解说,到给少儿讲故事。从文艺节目串联,到采访各界名人,那时人手少,所以责无旁贷什么都上。时代给了我压力,也给了我机遇。

我也有特长,就是直播稿件不出错。我给当时与我们友好的使节念同步翻译稿历次都在直播中准确无误,长短恰好。一次,前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到台里做电视讲话,我当“翻译”,把稿子翻成中文,我来给他播伴音,招呼几句俄语绝无问题。我中学时是俄语课代表,曾代表学校做俄语发言,契大使称赞我俄语很好。直到1999年,我随“为中国喝彩”演出团到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舞台上,由孔祥东钢琴伴奏,我用俄语朗诵莱蒙托夫的诗《帆》博得喝彩,圆了我青年时的梦。

据我所知,许多大画家都不愿意自己早年的作品流传于世,甚至有个别人不愿承认那是自己的手笔。我十分理解这种心态,幸亏我早年的播出都是直播过耳过目不留,也不大听到有人提起。我们央视早期,十余年内,节目覆盖范围,基本出不了北京城。直到1962年全国仅有黑白电视机八千台,父老乡亲、平民百姓买上9英寸黑白电视机时代是在20世纪70年代。

我随着电视发展成长,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而逐渐成熟。回首以往,我怀着深深感恩的心态,感谢时代给我的机遇,感谢央视呵护我的成长。

经过“十年动乱”,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已渐入中年而且经过一番锤炼,对各种形式的节目,逐渐得心应手,日臻成熟,以久经磨炼的心态和游刃有余的功力,即任何形式的急稿直播都未出过差错,迎来了中国电视的大发展。随着中国电视的普及,众多观众认识了我,继而接受了我。我永远怀着感激不尽和诚惶诚恐的心境兢兢业业一步一步走向前。

岁月回眸

赵忠祥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5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