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岁月回眸12
2016-08-19 07:49:00 来源:武汉晚报

不可补偿的追悔

回顾过去的岁月,我惊异地发现,飞逝的时光不仅带去了青春年华,带去了往日的温馨,也带去了不可补偿的追悔。“文革”期间,毛主席会见外宾的电视片,没有派我播音。后来需要男播音员,军代表提出几个人试试音。当时的副台长徐国盛力排众议,他说:“还是让赵忠祥播吧,台里的工作应该用本台的人。”于是我恢复了一种政治待遇,在调工资的时候,徐国盛又一次想到了我。这一切都是在他快离休时,我才听说的。他作为一位老干部一定不在乎我是否对他感激,但至今我觉得原来对他的一种隔阂感,是他拆除的,我不免愧疚。

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那一年,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何等悲痛。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相继与世长辞。在治丧播出工作中,我尽了自己的职责,历史地承担起传达亿万人民悲痛感情的重托。

1月8日,一个突发的噩耗,使中国人民肝胆俱裂。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周总理逝世,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亿万人民无不悲痛万分。这悲痛的泪水,呜咽的大地,汇聚成悲愤的哀悼,向上苍倾诉。十年的压抑,被“文革”分裂了很久的情感,在哀悼最敬爱的总理时,共同迸发出一种不可遏制的意志。人们的感情在悲痛中弥合,总理以他最后的一息促成了全国上下的凝聚。

我心中的痛楚与委屈交织在一起,当我进入播送室,泪水模糊了视线,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我知道此刻的每一个字有千斤的重量。这是一场意志的抗争,我义无反顾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运用我长期工作练就的技能,以尽我的哀思。可是一批人奉“四人帮”之命,就坐在播音间外,他们的指令是不要过分悲哀。

这伙人撤了,我坐在播音间发愣。录音科科长宋培福问我:“还不走?”我说:“你来一下,把片子拿回来,我重录。”他完全理解并同意我的做法,天塌下来我承担。当银幕上出现总理的遗容时,我失声痛哭,擦干了眼泪又被一层泪水蒙上。我以自己深沉的哀悼为总理送行。

1979年1月,我在美国遇到一位美国朋友,他和妻子在香港看到了总理治丧活动的电视片。他紧握着我的手说:“我现在才知道是你播出的。当时,我听到你的解说,我哭了,我们全家都落了泪。”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随后又一噩耗传来,毛主席与世长辞。泪水干枯了,我是一个新旧思想参半的人,是以晚辈的尽孝之情为他老人家送终,用我的声音不仅表达我个人的哀痛,同时也力求准确地表达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

岁月回眸

赵忠祥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12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