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面对朱德的这封信
朱德在信的最后特别强调:“为顺畅通讯联络起见,务望约定专门密码、无线电呼号波长,且可接通会昌、门岭之电话。”——处于被国民党大军“围剿”中的红军总司令,与实施“围剿”的敌南路军总司令就要互通“密码”与“波长”了,这是发誓要彻底“剿灭赤匪”否则就“舍命疆场”的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朱德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央苏区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军事决策中心已经做出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宣称全国的红军正准备向蒋介石全面开战,中央红军必求与蒋介石的主力“决战而歼灭之”;同时建议粤军兵分两路倾巢出动,一路“直下福州”而另一路“直捣衡阳”,袭击蒋介石在福建和长沙的嫡系部队。
最后认为如此一来,蒋介石就会“难免于覆亡”——这样的协同作战计划,无论如何是不切实际的,最合理的解释是:红军试图利用这些说辞将粤军调开从而冲出重围。
陈济棠身经百战,见多识广,老谋深算。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于让蒋介石的中央军“覆亡”,他知道仅凭一己之力也就是有个念头而已,对于他最要紧的问题是如何保存势力范围。所以,面对朱德的这封信,他看进去的只是“谈判”完全有可能;至于其余的,他认为自己像了解蒋介石一样也了解共产党人。
此刻,关于陈济棠是否预感到中央红军即将突围,并已选择了他的防线作为突破口,不得而知。但是年初,当蒋介石的中央军正在苏区北部大举进攻的时候,陈济棠曾邀请他的老盟友白崇禧来“共商防共防蒋军事大事”。
广西军阀白崇禧到达广东后,专门去陈济棠布防的“围剿”前线走了一趟,而且一直走到了筠门岭。从筠门岭回来,白崇禧关起门来告诉陈济棠:一、共产党红军定要突围。二、突围的方向很可能是广东。三、突围的时间应在秋冬之间,因为红军要等收获季节解决粮食问题——白崇禧说这番话的时间是1934年春,距离中央红军开始大规模军事转移还有半年的时间。
无法得知陈济棠听了这番惊人的判断之后的表情,但从历史档案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白崇禧刚一离开广东,陈济棠就向粤北方向增派了兵力,特别是在粤汉铁路的两侧加强了防御部署。但是,半年之后,陈济棠却主动要与红军谈判,并且不惜工夫万分诚恳。就在红军已经做好突围的一切准备时,陈济棠依旧心存着红军在北面为他阻挡蒋介石的幻想。
1934年10月5日,中央红军开始军事转移的前夕,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接到命令让他立即赶回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