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扬通讯员应述辉)有人说选择医学,就意味着与医学谈一场恋爱。“你要经历怦然心动、甜蜜心醉、痛不欲生、心止如水等等恋爱中的所有过程,虽然受伤,但因爱恋,不离不弃,最终携手走入婚姻。”近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汉明院长,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动情致辞。
院校携手打造
中西医结合人才库
昨日,湖北中医药大学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临床学院揭牌仪式正式举行,学院建成后将形成中西医结合培养的医、教、研开放平台,从此我省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步入规模化、体系化阶段。
目前,首批中西医结合7年制学生,已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院学习。此前,为迎接学生的到来,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学子提供有利于学习成长的环境和师资。
因为正在进行新大楼建设,医院为尽量克服困难,给学生们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每年教学经费年开支总额在300万元左右,从而在住宿环境、教学环境上都不亚于省内任何一家医院。
经过60余年发展,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名家。特别是近几年,医院采用中医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涌现出一批既有扎实现代医学知识功底,又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能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骨干人才。
医、教、研结合培养
“屠呦呦式”人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就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普通外科应用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防风汤治疗破伤风,妇科广泛应用中西医方法治疗不孕症、月经病和盆腔炎等。
目前,医院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能够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等中医药服务,同时,积极开展穴位埋线、小针刀、穴位注射、皮内针、中药熏蒸、放血疗法、中药热敷包、中药灌肠等特色治疗。
优质的师资是教学的根基。如今医院拥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技人员300余名,有40人担任省级及以上主委、副主委。此次为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医院通过全院试讲,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老师进行授课。
在我国现有医师队伍中,能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的中西医复合型人才并不多,因此,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刻不容缓。院长王汉明介绍,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中西医并重”,与该院“中医做特色,西医做强大,中西融合求创新”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院方介绍,临床学院的开办使得医院从单纯的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教学医院迈进,首批50名学子,是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学生代表,医院也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让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无缝对接。
实现打牢中西医
基础知识的小目标
如何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呢?王汉明院长在开班时勉励学子,首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打好扎实、完备的西医基础和中医功底。
“你们是我院临床学院的第一批学生,相当于是我院的黄埔一期,大学7年的艰辛付出是为未来能过有尊严的生活打下基础,那么,首先定个小目标,是找个好工作或是继续读博、出国?无论哪种目标,都需要向用人单位或国内外导师证明你自己是最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王汉明说。
在开班发言中他对学子坦言,医学是需要“温度”的,需要人文关怀的,其深奥学科背后所蕴藏的是热爱生命、关注生命、倾注爱心、奉献一生的不变旋律和永恒追求。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大德。”王汉明说,作为一名准医生,学习中遵纪守规、严于自律是医生的小德,小德慢慢培养才能变为大德。文凭只能显示一个人教育程度,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医生的个人成长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修养的体现,一个医生只有有修养,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姚云副主任表示,临床学院的成立对于充分发挥各自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双方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与临床服务资源,促进高校与医疗机构的互动协作,提高医院临床教学、医疗科研和医疗质量水平,加速推进我省中医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