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代人19
2016-10-07 08:35:00 来源:武汉晚报

父亲为什么没有去南京

1948年底,解放军完成了对当时北平的包围。12月15日下午,胡适乘飞机离开北平,行前便函给我父亲和郑天挺先生。全文如下:“今日及下午连接政府电报要我即去南京。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未几,国民党政府派飞机接留北平的学者南下,胡适且有电促我父亲去南京。在去留之间,父亲选择了留下。我父亲为什么没有去南京?现在有些文章说,他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当时共产党地下组织对他做了大量工作。我认为,这都是事实,但另外还有两点也许和他不走不无关系。

据我所知,父亲不是没有考虑去南京,因为他曾让我母亲收拾两口箱子,并且对我母亲说:“有点准备总是必要的。”为什么我父亲会有这样的考虑呢?我认为,他有不少顾虑。一则是他对共产党一点也不了解,二则是由于他和胡适、傅斯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他在解放前几乎没有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民主运动。

我记得在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后,梁漱溟到昆明,曾邀我父亲参加民盟,他拒绝。这说明父亲在解放前一贯的政治态度。这点还可以由钱穆先生的《忆锡予》中所述得到印证。

他之所以留下没有南下,我认为是他的学生汪子嵩同志(当时是地下党员)工作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问题也是他当时要考虑的:一是父亲在北大已工作十几年,他对北大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胡适临走的信又拜托他和郑天挺先生来维持,他怎么好离开北大呢?

二是父亲想到我不会跟随他南下,而于抗战时期他已失去了一子一女,他和我虽非死别,但却是生离了,又等于再失去一子,这不会不是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一时期父亲虽未对我说什么,而母亲则对我说:“我们都老了,不知以后能否再见面。”

在这里,我要说说在父亲拿到去南京机票的一个小故事。父亲拿到机票如何处理?这时我母亲想到,她的侄女婿的妹妹周化一。周化一当时是辅仁大学教育系的学生,来北平最初曾住在我们家。母亲对我说:“化一年轻,而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南方,不如把机票给她,让她和家人团聚吧!”

奉母之命,我去辅仁大学找化一,她不在宿舍,听同宿舍的女生说,化一可能到什刹海溜冰去了。我在什刹海找到了她。于是她带着冰鞋就到我家,母亲把票给了她,还给了她一些银元说:“飞机不知会飞到哪里,有点钱走路方便些。”于是周化一就与钱思亮教授乘同一飞机离开了北平。1983年,我作为罗氏基金访问学者到美国曾和周化一见面,谈起往事,都有隔世之感了。

汤一介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上一篇:明天转晴气温走低

下一篇:饭局设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