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声明说,社会的许多契约包括诸如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保险公司与车主、公共机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鉴于这些关系常常会带来利益冲突,契约必须被合理设计,以确保各方能够采取互利的决定。今年的获奖成果发展了契约理论,两名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分析契约设计中的许多不同问题,如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保险自付额与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门私有化等。
看起来契约理论无非是研究保险索赔,薪资,财产权这些微观领域的问题,没什么亮点,可这些恰是现代经济的基本构成,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由无数的契约搭建而成的。而人类相互合作的最大障碍,就是大家利益不同。在现代社会,即使利益冲突不能通过契约完全解决,也可以减缓许多。
哈特1948年生于英国伦敦,1974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霍尔姆斯特伦1949年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78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教授。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万美元),这项奖金将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本特·霍尔姆斯特伦
奥利弗·哈特
本报讯(记者王震通讯员陈博)昨晚,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美国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哈特、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以表彰他们对契约理论做出的贡献。记者第一时间请到我国最早研究和引进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卢现祥对该奖项进行点评。
卢现祥教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西方制度经济学。卢现祥教授认为,“契约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一个前沿分支、发展很快,它主要关注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一般主流经济学强调完全的契约、完全的合同,但这是一种假设的情况,而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则强调不完全的契约、不完全的合同,以及如何解决这种不完全契约、合同中出现的问题。
卢现祥表示,“契约理论”实际上正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能解决制度、产权设置上的问题,这也是现代经济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卢现祥打了个比方,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合同实施率较低的问题,这就是契约的不完全性,“现在的合同无法预测未来的变化,因此就出现了不守合同、信用的行为”。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卢现祥认为,只有从相应制度、法律、产权上进行制约,才能更好地处理这样的问题。
中南财大教授点评:
他们的研究有助解决
不完全契约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