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峰
熟悉郑州的人说,郑州是火车拉过来的城市。这样一座城市是依靠铁路、火车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米字型的郑州站,已经成为国内火车运输最大的中转枢纽。郑州人都有火车情结。
河南地处中原,除了火车铁路,除了炎帝黄帝、老子庄子、韩愈杜甫、张衡吴道子,除了少林太极,还有酒。河南人好客,一上酒席,未动筷子,便会端起酒杯先敬客人三杯。为什么是三杯?他们的解释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他们偏不说“三生万物”)。
有关河南的宣传,中央电视台有4个字的宣传短语:老家河南。在饭桌上,听河南人讲起河南的每一处地方,总是深情款款的。在他们心目中,河南自古至今都是富庶之乡,只是因为将坏人流放他乡,才不断地遭受被流放的坏人的唾骂,他们不知道,他们唾骂的恰恰是自己的老家。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河南因为有黄河庇荫,沃野千里,富可敌国,但在古时候,越是富庶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就越是贫困。为什么?因为税赋重,捐助多,属于他们的财富都被国君调剂到了其他地方。
听郑州人讲他们的文化,讲他们的美食,风情万种。中原大地的地标性建筑——郑州会展宾馆这一六棱形塔楼,有人直呼它“玉米楼”。因为塔楼外形像一个金灿灿的玉米,这无疑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中原大地原本就是一片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生机勃勃的土地。站在塔楼之上,一阵柔风吹过,一阵细雨飘过,送来了《诗经·郑风》中令人沉醉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啊,一个有感觉、有知觉的人,只要置身郑州,一不经心,就会在万千遐思之时,自心底迸射出塔楼倩影般美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