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湖北力量”!亚洲最大客货滚装码头雄姿初现
2018-09-11 09:22:00 来源:荆楚网

“看,那边就是海口。”9月7日,站在刚刚完工的接岸胸墙旁,中交二航局徐闻港码头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曹静指着琼州海峡对面隐约若现的高层建筑,一脸自豪。

  

“2018年春节期间,由于罕见大雾,琼州海峡持续封航,海口滞留了上万车辆和过年返程游客,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曹静介绍,由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建成后,琼州海峡南北两岸的航程将缩短三分之一,成为广东通往海南的最短路径,航运时间也将从3个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徐闻港也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车辆年通过能力达到320万辆,旅客年通过能力达到1728万人次,海南与广东之间的通航能力将大幅提升。

“去年9月,徐闻首次被人教版中学历史课本标注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确认了徐闻港悠长的千年历史。如今,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助力这个古老的港口在‘一带一路’和新海上丝绸之路焕发新的风采,感到无上的光荣。”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一路南下到访,曹静激动地说。

  

  与时间赛跑,20多条船同时作业

除天气等客观因素外,港口通航能力有限也是游客滞留的原因之一。为缓解琼州海峡两岸的通航压力,2016年9月28日开工建设的徐闻港码头工程被寄予厚望,今年10月28日需按计划实现试通港。

时间紧,工程量大,作业情况复杂,是曹静和他的同事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仅突堤码头就有8座,且大多数都是水上施工,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码头施工的工艺和工程船舶。”曹静介绍,为确保工程进度,必须多个工序同时进行,这也意味着海上的20多条作业船必须同时作业。

如何在同时作业中防止作业船相互干扰和碰撞?曹总工带领施工人员摸索出了一套船舶施工要点,即确定优先级,划定警戒线,合理安排工序交叉作业,流水施工——

挖泥船开挖临时通道,为各类作业船开辟进出航道;抛石船跟进基床抛石,并进行整平处理;平板驳将沉箱运输到施工现场;绞吸船负责疏浚接岸前沿100m范围内的泊位,确保起重船和驳船具备沉箱安装的工作面……

“这些作业船像一个交响乐团,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作,保证了码头陆域回填和水上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曹静如是形容。

与潮水赛跑,不争朝夕争潮汐

码头建设,是一项与潮水赛跑的工程。“我们不争朝夕,只争潮汐。”中交二航局徐闻港码头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陈声敢笑称,“因为潮水退涨间隙,胸墙会露出水面,这正是胸墙浇筑的黄金窗口期。”

徐闻县地处低纬度地区,9月的太阳依旧炙热。施工现场,没有任何可以遮阳的地方,施工人员只能在太阳底下暴晒。不过,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烧烤模式”还好习惯,更折磨人的是“夜班模式”——

凌晨零时许,闹钟叫醒浅憩的施工人员,大家熟练穿上救生衣,带好安全帽,奔赴施工现场。此时潮水还未退去,施工人员各就各位,做好准备工作,测量人员密切监测着沉箱的位置,试验检测人员详细检查着混凝土的搅拌情况。待到潮水缓缓退去,胸墙底层的钢筋和模板水落石出,工人们就像训练有素的战士开始工作,绑扎钢筋、安装模板、焊接预埋件、清除沉箱上的杂物和淤泥,各个工种之间密切配合。随后,罐车驶入现场,利用天泵将混凝土打入模板。

“等到振捣完毕,东方已是泛起了鱼肚白。而等到混凝土初凝完毕,才意味着‘夜班’结束。”陈声敢回忆,8月30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徐闻港客货滚装码头工程接岸胸墙完工。“这也是按期完成10·28重大施工节点的坚实一步。”

与技术赛跑,让沉箱自己动起来

“237个混凝土沉箱,如果用常规的气囊出运办法,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曹静透露,由于工程量庞大,该工程的混凝土沉箱数量就多达237个,分为6种不同的类型,大多重量在336吨左右。

如何让沉箱自己动起来?项目技术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SPTM门架出运方案。“SPTM门架是一种可以拆卸的移动式门架,可以满足6种不同类型的沉箱出运。”曹静介绍,沉箱预制完成后采用SPMT移动门架从台座区横移至临时存放区,再从出运通道移至出运码头,经浮吊吊装至方驳船,随后方驳船从码头驶入安装区域。起重船到达沉箱安装区域后开始定位,方驳船紧靠在起重船背侧,缆绳辅助起重船吊装沉箱至安放位置,起重船缓慢落钩,沉箱底部进水。随着对讲机中一声“定位完毕”,才意味着沉箱精准落底。

“建成之后,徐闻港将成为国际一流、功能最全、具有示范性的新一代客滚运输港口,旅客过海将会更加安全、便捷。作为建设者,我也希望明年能够带着家人去海南过春节,真正体验徐闻港建成后带来的便利。”谈及徐闻港建成之后的前景,陈声敢自信憧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