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大开大阖的休闲浪漫
2016-01-13 18:02:21 来源:长江日报

不少游客来到园博园内亲近自然,在哈尔滨园内,一名小朋友学起雕塑做起鬼脸记者任勇摄

在绿道上登山、骑行、跑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闲时锻炼的首选

记者周超摄

武汉国际赛马节,骑师竞逐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的6场赛事

记者周超摄

市民乘坐两江游轮,畅游江城,屹立船头,武汉关、黄鹤楼、琴台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尽收眼底记者周超摄

武汉作为一个非典型旅游城市,拥有大开大阖的恢弘气势,也有细致入微的浪漫情怀。

总结起来,武汉有三美:第一,大江大湖、花语满城的山水格局之美;第二,兼容并包、时尚大气的现代休闲都市之风,第三,灿烂辉煌、刚健鲜活的历史人文荟萃之地。

山水资源

为城市休闲提供港湾

江汉汇流、三镇鼎立、湖泊密布,是武汉城市格局之魂。大江穿城,龟蛇相望,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三城,大开大阖的城市格局世界少有;166个湖泊和东西向山系镶嵌城中,云水相依,湖山相映,铺染城市底色。独特的城市山水资源,是武汉个性魅力之所在。

武汉境内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呈3条主脉分布:北部大别山南麓余脉,山体绵延起伏,气势恢弘;南部幕阜山北麓余脉,山湖相伴;中部中心城区山体由西向东跨江而立、山水相映,呈“一城江水半城山、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景致。

武汉作为古云梦泽的故地,水资源丰富,长江与汉江交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两江四岸的江滩建设让江景分外妖娆。分布于三镇的166个大小湖泊,更是城市的一颗颗珍珠。目前,全市湖泊的分布,形成了以若干大湖为中心的十二大湖泊水系,奠定了武汉湖泊空间分布的框架。今年中心城区湖泊将全面截污,又将迎来我市湖泊治理的历史性一刻。

丰富的山水资源给市民的日常休闲提供了极大便利。位于“武网”腹地的二妃山、黄龙山、荷叶山和凤凰山,曾经经过高强度的开山采石后,或沦为垃圾填埋场,或遍布矿坑。从2013年起,四山开始了大规模修复工作,修复面积达34万平方米,绿色植被迅速恢复,山上的野生动物多了,空气也好了,周边居民都愿意来此爬山锻炼,现在已变成了人气十足、满眼葱茏的四大主题公园。

家住青山江滩旁的市民曾慧也是武汉山水资源的受益者。去年6月1日,江滩开门迎客后,她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她说,青山江滩一期,完全不见汉口江滩特有的厢式挡水墙,堤坝建成缓坡,上面绿草如茵,且每隔50米至100米,就有一条人行步道,可直达堤顶,进出非常方便。更让曾女士满意的是,江滩内设施齐全,整个江滩极少见硬化道路,而土坡、林地、草坡、透水地面、木制栈道随处可见。

武汉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刘康福介绍,几乎每个周末,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爱湖者们都会骑上自行车,徜徉在三镇的湖泊边。一些湖泊生态环境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全社会也已形成了不能填湖的共识,市民们也更愿意来到湖边休闲。

(记者张晟)

武汉绿道突破800公里

世界级绿道

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

自2012年启动绿道示范段建设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武汉的绿道从中心城区到新城区,从紧偎马路到环山临湖,延至800公里,纵观全局,武汉依山临湖的绿道渐成气候。

郊野绿道,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青山绿水留给市民。在蔡甸后官湖,沿106公里湖岸一路蜿蜒,形成“山水相融、田园相映、林城相依”的野趣风情。在江夏纸坊,从大花山、青龙山到八分山,一条30公里的环山绿道可通游,步行6小时,骑行2小时,一路心旷神怡。在东西湖金银湖湿地,20公里绿道依水而建,可林中漫步,可湿地观鸟,秀美壮观的菖蒲、水杉林以及杨柳岸也触手可及。

城市绿道,闹中取静,可寻城市文脉。洪山区高校云集,校园依山傍水,树木高大成林,华农师生和周边居民可沿10公里绿道漫步狮子山,远眺南湖美景;沙湖是武汉内环的城市瑰宝,6公里绿道串起沙湖公园、楚河汉街等景点,近处是沙湖泛波,远眺是城市美景,1小时左右健步走线路早已成为附近居民的“健身基地”;汉阳环月湖—墨水湖绿道,东起南岸嘴,经晴川阁、龟山、古琴台、月湖、梅子山,至墨水湖,游绿道可览大汉阳人文精髓。

社区绿道就在家门口。青山的南干渠社区绿道、江岸的惠中社区绿道等,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绿道缩短了市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这份清新,只需走出家门就可以感受得到。

如今,在绿道上骑行、跑步已经成为市民闲时锻炼的首选。

2016年,绿道将铺得更长、更广。武汉将进一步打造城市“3+5”绿道骨干系统,三镇的城市骨干绿道将相继形成。新建东风大道绿道、九真山绿道、续建通往木兰景区群绿道,三镇市民更可骑行慢跑于环东湖、环墨水湖、环汉口绿道。

一年前,武汉绿道奔跑联盟跑友王允玮带着“小肚腩”起步,从2公里到5公里,再到半马、全马,他从“胖菜鸟”磨练成型男。

在武汉很多地方,正逐步实现“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半小时至45分钟可达郊野绿道”。面对宽广的绿道,王允玮说:“江城随处都有我的户外‘健身房’”。(记者杨升通讯员王祥)

城市立体交通格局形成

市民旅行说走就走

突破

城市快速路越织越密,轨道交通连线成环,坐高铁出发可直达22个省市,乘飞机可直航四大洲近40个国家及地区……如今武汉城市交通格局,为市民及外地游客旅游休闲提供了保障,让人进得来,出得去,游玩时更加顺畅。

去年4月,全长48公里的二环线“画圆”,龙阳大道与雄楚大道“牵手”,三镇居民拥抱快速环线时代,“点到点30分钟”引导新时空理念,刷新了武汉人的出行方式,车速也由24公里/小时提速至70公里/小时左右。去年末,全长约10.6公里的东湖隧道正式通车,随着团山隧道及光谷大道高架一期同步通车,极大地拉近了光谷与武昌、汉口中心城区的距离。记者驾车实地体验,从光谷创业街到汉口火车站全程只需20多分钟,到梨园仅要11分钟。

目前“三环十三射”的城市交通格局愈发清晰。市城建委表示,目前“三环”格局已成,建成的放射线数量达到8条。武汉主城内快速路通车里程已达233公里,快速路占比超七成,密度直逼京沪。

去年底,地铁3号线一期通车,三镇首次依靠地铁两两直接相连,武汉继“长江第一隧”后,再添“地铁第一环”。而我市湿地资源多分布在新城区,不少市民期盼地铁开进新城区,拉近与湿地等自然景观的距离,亲朋好友周末来一场休闲游,可以说走就走。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建成、在建或待建的1、3、4、6、8、11、21号线7条地铁,都和武汉湿地资源有交集,市民乘坐地铁可直达或者到达湿地的周边。位于东西湖区的金银湖,周边有在建的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径河线,将从金银湖西侧通过,在杜公湖的南岸终止。未来列车在高架上行驶时,可欣赏到窗外壮丽的湿地水面。而唯一一个处于中心城区的湿地公园——武汉东湖湿地公园,预计2017年底,市民乘坐4号线、8号线均可到达附近,感受它的优美、灵动。2014年底动工的21号线,也在新洲区涨渡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侧路过。

武汉对外交通更为畅达。2014年7月,随着沪汉蓉动车开通,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高铁网形成,坐高铁从武汉出发可直达22个省市,其中19个省市7小时内即达。同时,三条城铁相继开通也让武汉真正“牵手”城市圈,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航线网络不断优化,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唯一通达四大洲的城市。”据介绍,目前从武汉出发可直达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及亚洲。天河机场自2012年开通武汉-巴黎航线后,又相继开通俄罗斯莫斯科、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意大利罗马等洲际直达航线,近日还开通了阿联酋迪拜航线连接非洲和南美洲。

未来几年,武汉将以每年新开通3-4条国际航线的速度,加快国际航线网络布局,让市民出行游玩更加便捷,同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汉观光。

(记者鞠頔)

5A景区3个大小景点上百

游客:武汉三天根本玩不够

盘点

“去东湖梅园赏梅花,去黄鹤楼抢新年红包,去欢乐谷参与流行音乐节,去黄陂木兰景区群感受乡村游的惬意……”今年元旦期间,成都游客李先生一家三口来武汉,李先生感叹:武汉旅游景点这么多,3天时间根本玩不够!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与家人元旦前一天就乘动车来到武汉,并设计了满满三天的行程。元旦第一天,东湖梅园、楚河汉街、欢乐谷;第二天黄鹤楼、户部巷、园博园;第三天木兰天池、木兰草原。“这个假期在武汉旅游,特别充实、开心,如果有机会再来,一定要去汉秀、万达电影乐园、极地海洋世界看看”。

长沙游客朱先生也有与李先生同样的感受。朱先生说,以前在他的印象中,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东湖这四个景点基本能概括武汉旅游全貌,但如今,随着城市日新月异进步,旅游业的篷勃兴起,武汉旅游景区已有上百个,风格各不相同,玩转大武汉,半月都不重样。

武汉目前正大手笔建设江汉朝宗景区。记者了解到,江汉朝宗将是全国首个以长江游览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景点包括江滩、科技馆、晴川阁、龙王庙、武汉关博物馆,并结合两江游船打造“水陆一体化”旅游线路。预计到2016年“江汉朝宗”的核心景区年接待游客将达1000万人次。据江汉朝宗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江汉朝宗将是开放式景区,即使跨入5A级门槛,江滩、龙王庙、博物馆等核心景点仍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知音琴台、黄鹤名楼、碧波东湖、生态江滩、黄陂木兰、江汉朝宗……这些精美的旅游名片,展示着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大气和灵气,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武汉市旅游局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武汉旅游已经不是‘三菜一汤’的旧格局了,如今,武汉数得着的景区有上百个,其中,全市5A级景区增至3家,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并列第一位。”(见习记者王东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