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巨轮驶向更辽阔海洋
2016-01-22 11:26:52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评论员肖畅

“十三五”已经开局,武汉这艘有着万亿级经济体量的巨轮,承载着国家的重托和千万市民的梦想,向着更辽阔的海洋再次启航。

拥有更高期待,是因为曾经不辱使命;巨轮再出发,是因为动能够充足。过去的五年,武汉认准发展不足实情,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总量冲上万亿新能级;面对中部崛起、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重任,出色作答。

引领新常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武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更辽阔的海洋,在于国家战略对武汉的寄望之高、托付之重。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是我们为不负新期待绘织的巨轮行驶蓝图。

升级发展,有硬的标准,也是一种比较状态,意味着武汉要冲出来,代表国家先进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城市发展竞争序列。放眼这个平台,武汉还不能算体量出众,还需要增强承载力。对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体量是质量的基础。

更辽阔的海洋,风浪也更大,非巨型海轮无法劈风斩浪,迅速向两万亿级、三万亿级提升,正应挂帆远举。更大的机遇,需要更大的担当。新的五年,武汉这艘巨轮会向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航行。

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刘传江︓

当仁不让做大区域﹃旗舰﹄

九艘万亿级巨轮,呈钻石形分布在中国广袤的经济地理上,东南西北各有2艘,武汉是中部区域唯一的“旗舰”。

未来五年,应坚守自身核心定位,积极回应国家期待,担负更重要的责任,当仁不让做大体量,继续当好区域经济发展的“旗舰”。

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时,其经济发展就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面临“转换动力”的关键机遇期。2014年,武汉市人均GDP约为1.6万美元,刚好处于临界区间。武汉的下一轮增长,是生产性投资向创新性驱动的倍增,要通过创新增长进一步壮大经济体量。

(记者康鹏)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

巨轮吨位大不大︐要念好﹃三字经﹄

大公司、大产业、全创新,未来武汉这艘巨轮将进入更广阔的蓝海,武汉要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要谋求更广阔空间,把握多重战略机遇。其中,有产业经、理念经,还有密度经。

产业是城市的根本,产业强则城市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服务业……GDP的增长随着产业强劲发展而递增。

理念是机制的保障,巨轮驶向更广阔空间,不仅是数量级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理念保障结果。

密度代表着人均GDP和地均GDP,是协调与共享。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总量在追求最终结果中只是一座桥梁,人均和地均数据更加深刻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记者张隽玮)

市政府参事李光︓

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要琴瑟和鸣

我坚持认为,武汉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几年,我针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提出了很多建议。

预计去年我市过半GDP由服务业贡献,但相较全国第一方阵,武汉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全国第三产业比重平均提升5%,而武汉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了,武汉本地企业不用北上南下,就能在周边找到最好的配件生产企业;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了,城市合伙人近悦远来,能在武汉找到生活共鸣,乐意与城市结成利益共同体。

另外,服务业上去了,城市的辐射能力也会增强,这种魅力甚至不以GDP计算。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石在于实体经济,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而服务业就像是琴弦,调试得当,将与制造业一起奏出最美妙的发展强音。

(记者张隽玮)

市政协委员︑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邝远平︓

把武汉产品推向世界各地

我刚从澳大利亚回国赶回来参会。前不久陪同新威尔士州好士围市代表团访问武汉,很多人对武汉非常看好,愿意来汉投资兴业。

去年,我带领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泰国后,泰国汇商银行有意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武汉科华银赛创投公司还与澳大利亚宝泽金融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科华银赛每年可推荐20家本地企业到宝泽集团平台上市。

武汉提出“万亿倍增”,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元,这是一个大的战略,照目前发展趋势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未来要继续加强与国际融合,与国际接轨,缩短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加大出口创汇能力。武汉去年进出口双双增长,进出口总值1750.6亿元,增长7.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7%,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处于领先地位。武汉要继续加大民营企业和外资进出口业务,把产品推向世界各地。

(记者汪文汉)

市政协委员︑洪山区天兴洲乡乡长李绪杰︓

在天兴洲上感受武汉气场

我是武汉唯一一个在天兴洲上工作的政协委员,每天在洲上感受一座大城的发展气场。高铁从祖国的北方飞驰到南方,巨轮从洲边鸣笛驶过,80万吨乙烯柱形铁塔,巨大的球罐、贮罐日夜运转。

天兴洲四面环江,是长江流域第四大洲,目前保存着原生态风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天兴洲已经划定生态绿洲控制线,未来将成为以旅游业为支撑的集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天兴洲旅游绿洲。

“十三五”期间,建议武汉打造“一湖一洲一带”旅游产业,一湖就是大东湖,一洲就是天兴洲,一带就是两江四岸旅游带。

(记者汪文汉)

刘传江

吴传清

李光

邝远平

李绪杰

马新强

金伟成

付志琦

程军

胡承启

市政协委员︑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培育武汉的航母级企业

今年起,华工科技启用新一代企业标识,提出全新的品牌口号和企业愿景,作为一家本土高科技企业,我们要跟上大武汉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一个城市息息相关,在武汉经济总量向万亿迈进的这几年,我们的销售规模平均增长25%以上,与2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合作。

当前,国内制造业复苏缓慢,这是个萧条的季节,不是无力的季节,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新机遇。

在“万亿倍增”计划带动下,华工科技未来将以开放思维,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完善产业互联网战略基点建设,争取未来5年销售规模平均增长率达30%以上,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汉企品牌的力量。

我建议,武汉要激励好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家队伍,争取下一个五年,培育出像华为、腾讯这样的航母级企业。(记者肖娟通讯员李慧)

市政协委员︑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

跳起来摘桃子︐工业直奔前三

经济总量与工业规模正相关。2014年,上海、深圳和天津的GDP分别为2.36万亿、1.6万亿和1.57万亿,相对应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22万亿、2.4万亿和2.8万亿。

武汉经济要做大总量,并继续争取进位,应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创新驱动的主载体,做大总量、做优产业结构和做强产业竞争力。武汉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加速转化的阶段,发展势能充分集聚,空间非常广阔。

去年,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沈阳位列第4名,仅次于广州、深圳和青岛。尤其是去年11月、12月增长速度非常快,201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

“十三五”期间,武汉要跳起来摘桃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很有可能步入同类城市前三。武汉已有好基础,理所应当再上新台阶。

(记者汪文汉康鹏)

市政协委员︑佐尔美服饰总经理付志琦︓

把失落的汉派服装找回来

曾经名噪一时的汉派服装,如今落入尴尬局面。必须扛起汉派服装的大旗,把失落的汉派服装找回来。

前不久,“佐尔美”在上海的纺织品牌年度会上,在50强中居第11名。我们家族企业的另一品牌“乔万尼”,排到第8名。这是我市乃至我省唯一入围的两家企业。

国外品牌的进入,杭州、深圳女装的崛起,汉派服装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本土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开始下滑。但武汉并没放弃汉派服装产业。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融资贴息等。

2016年计划实现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150户。到2019年,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200户。

(记者汪文汉)

市人大代表︑中百集团副总经理程军︓

城市越时尚发展潜力越大

2012年我去日本,永旺社长问:“你觉得我在武汉开店能否成功?我在中国看了好几个地方。”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一定会。

去年,永旺把一家最大的店开在武汉,生意火爆得把门口下三环的匝道都堵上了。武汉的经济实力、消费潜力、发展前景给这位社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说,宜家、永旺纷纷在武汉开店,都是经过了认真市场调研的,看好的就是这座城市的未来与机会。

据我观察,武汉市民不光消费力强,而且时尚度高,比周边省会城市高不少。一座城市时尚度越高,说明她的气质越年轻,越开放,经济越有活力,未来发展潜力越大。我希望,未来5年,把武汉打造成国内最时尚的城市之一,让武汉的文化影响世界,软实力扩散,自然会带动硬实力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做大蛋糕。

(记者康鹏)

市人大代表︑汉正街控股集团董事长胡承启︓

沪港企业用脚为武汉投票

最新数据显示,正在建设中的汉正街中央CBD共投入资金110亿元,完成融资238亿元。这笔资金,未来5-7年有望吸引资金规模达到800亿-1000亿元。这在商业地产投资中,规模数一数二。

经济步入新常态,武汉的投资吸引力仍在。上海的复星、绿地,香港恒隆等企业纷纷参与汉正街改造,用脚投票,表达了对武汉发展前景的期许。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认为现在在武汉的投资恰逢其时、是最好的时机,投资武汉,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以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为例,基础设施全部更新,跨境电商的存在,让进口汽车价格一下拉低两成,这既是经济发展,又惠及民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新一能级的巨轮已经起航,我认为武汉正从生态、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提升,地面越坚实,起跳越有力。站在新起点,武汉特有的经济、人文、自然禀赋的优势,是未来发展的底气、张力和爆发力。(记者张隽玮)

中国现有9个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这9大城市GDP之和占到全国GDP总量1/5多,相当于印度2014年全国的经济总量。

上海

2.35

上海

2.35

上海

2.35

过万亿时间

2006年

北京

2.13

过万亿时间

2008年

广州

1.67

过万亿时间

2010年

深圳

1.60

过万亿时间

2011年

天津

1.57

过万亿时间

2011年

重庆

1.42

过万亿时间

2011年

苏州

1.37

过万亿时间

2011年

武汉

1.0069

过万亿时间

2014年

成都

1.0056

过万亿时间

2014年

2014年GDP

5年前武汉经济总量为5515.76亿元,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12位

2014年武汉经济总量提前1年跨越万亿,在全国城市中排到第8位

武汉提出“万亿倍增”新目标,至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元

武汉万亿倍增目标

单位(万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