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让“小霸王”变身小暖男
2016-04-23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刘嘉通讯员戴鹳锦聂鹏

晨读《弟子规》、午诵《朱子治家格言》,晚上还要“三省吾身”记录言行得失。国学经典走进武汉市中小学校园后,不仅经典篇章被孩子们熟记在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昨日,在北湖小学“国学大讲堂”课后,家长们都在交流孩子们因诵读经典而发生的改变。讲孝悌、懂分享,家里的“小霸王”们变成了“小暖男”、“小棉袄”。

孩子主动干起家务活

说起孩子学习国学后的变化,家长田曼菁讲了一件小事:儿子余景枫读四年级,大人们都很宠爱他,平时很少让他做家务,儿子也几乎不怎么会干活儿。上周末,儿子忽然主动刷起了家里的马桶。虽然手忙脚乱,两个马桶刷了两个小时,但家人都很感动,直夸孩子“懂事”。孩子说了一句“香九龄能帮父亲温席暖被,我帮你们做点家务活不算什么。”原来,在国学课上,孩子读到《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记下了孝子黄香的故事,也想着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就主动做起家务。田曼菁感叹,国学典籍有很多讲述孝亲的故事,孩子们读着朗朗上口,也默默记在了心里,言行也向典范靠近。

读国学比上培优班重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昨日的“国学大讲堂”上,语文教师陈靓又带着大家复习了孟子的这句话,提醒孩子们要孝敬自己长辈时,也要关心其他的老人和儿童。“这其实是一种大爱、互助、分享的教育”。

家长金德才对此深有感触。儿子金承枫是独生子,总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应该的。家里订了酸奶,每天酸奶一到,孩子就不管不问地拿起来就喝,认为好东西肯定都归他所有。“百善孝为先”、“入则孝,出则悌”、“首孝悌,次见闻”,熟读了国学经典中的这些句子,儿子渐渐理解了“孝”和“分享”的含义,变化很明显。最近,酸奶送到家后,儿子会先问问父母想不想喝,把酸奶先递给长辈。“国学经典影响孩子言行,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修正他们的心性,我觉得读国学,比送孩子上培优班重要多了”,金德才说。

国学经典中有“荣辱观”

陈靓介绍,每天早上8:00开始,学生们就会坐进教室齐诵《国学经典》;中午,老师们会用10分钟讲解国学中的难点和故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每位同学们都有一本《闪亮的星星》手册,当天做得好的和不好的,他们都记在手册中,提醒自己不断努力;每周五下午,每班都有一节国学主题班会,同学们互相分享国学故事,交流感想。

为什么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这么重要?在陈靓看来,国学中蕴含“塑造人”的精华。如孩子们常学的《朱子治家格言》,其中家规、家训、家风,正是一种“荣辱观”——言行有失,会“有辱家风”。“这种荣辱观、价值观,对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国学经典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