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推动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务院办公厅5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在各省(区、市)、各有关部门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国务院将派出9个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政府管理服务,解决行政审批效率低、资格证书过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认真开展全面自查,系统梳理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情况,直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提出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要加强政策解读,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潜力。
通知要求,督查组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落实政策的关键环节,倾听民营企业家等有关方面的呼声和诉求,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建议。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要突出第三方性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干扰地方政府工作。开展督查、评估和调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有关要求。
督查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督查栏目”开通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据新华社
背景>>>
民间投资占比
近10年来罕见下滑
国务院专门针对民间投资派出督查组,这样的工作安排并不常见。这一举动意味着,当前民间投资低迷、活力不够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3万亿元,增速落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增速比1-2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图上,从2013年到2015年的36个月里,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都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但自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开始分道扬镳,民间投资增速开始一路下滑,从2015年同期的13.6%急速跌落至5.7%。民间投资增速同比腰斩一半多。而2013年,民间投资增速曾经达到23.1%,高于全社会投资3.5个百分点;到了2015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降至13.6%,仅超出全社会投资0.1个百分点。至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已经大幅落后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跑输全社会投资,是最近几年来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民间投资是指来自于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各类主体的投资,具体包括个体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更代表着社会资本的投资活跃度。因此,民间投资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除了民间投资在今年一季度出现腰斩式回落外,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如此重视民间投资另外一个背景是: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例也出现了近10年来罕见的下滑。自2006年至2012年,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比重从49.8%上升到61.4%,到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了64.2%。但刚刚过去的2016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至62%,比去年同期降低3.0个百分点。
这种矛盾现实所展示的是中国经济2016年一季度超预期企稳回升背后的真相:实际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投放,搭配大规模由国有企业做主导的基建项目,稳住了不断承压的实体经济。
但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的双线回落,已经开始预警:如此力度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力度,是不可持续的。
据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