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亮相戛纳
记者万旭明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第69届戛纳电影节将拉开序幕。欧洲众多大师级导演的新片亮相,亚洲一批中年导演的强势入围,让本届戛纳看点颇多。但很遗憾,从主竞赛到各种展映单元,都与华语电影没有半点关系。
戛纳嫡系、亚洲中坚都来了
与历届戛纳的主竞赛单元片单一样,戛纳嫡系的大师级导演总是最为耀眼的,今年也不例外。80岁英国导演肯·洛奇已是第13次提名金棕榈,此前曾凭《风吹稻浪》获奖,已碰得威尼斯、柏林两座终身成就奖,新作《我是布莱克》聚焦底层人士。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已两次摘得金棕榈大奖,再次冲击大奖的新作《无名女孩》带有悬疑色彩。来自美国的独立电影导演吉姆·贾木许处女作即获得戛纳金摄影机奖,今年有两部电影将在戛纳亮相,角逐金棕榈的《帕特森》以一个公交司机为主角。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曾4次提名金棕榈,可惜并未获奖,本次入围的新作《胡丽叶塔》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斯·门罗的小说《逃离》,关注单亲家庭中的女性困境。
此外,韩国导演朴赞郁携新作《小姐》闯入主竞赛单元,另两位韩国导演罗宏镇、延尚昊的新作则将在展映单元中亮相。伊朗电影人中,奥斯卡得主阿斯哈·法哈蒂凭借《推销员》进入主竞赛单元,贝扎迪新作《反转》则进入“一种关注”单元。
华语电影零入围
从主竞赛单元到展映单元,再到评审团,今年的华语电影人在戛纳就是一个大写的尴尬,无一入围。回顾近几年的戛纳电影节,尽管在2011年、2012年、2014年的三届中都没有华语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但都有影片进入非竞赛类的展映单元,或有电影人担任评委。像今年一样完全零入围的情况,上次出现还是在1992年。
从客观原因看,华语导演中的名导们要么处于转型期,要么早已进入创作的低潮。如曾获戛纳评委会大奖的张艺谋,目前已进入好莱坞拍摄《长城》;曾担任戛纳主竞赛评委的贾樟柯,最近在经营新媒体生意,此次去戛纳只参加法国外交部主办的一项世界电影工场·青年电影人工作坊,并担任总导师;曾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的姜文,最近则在忙着当演员,出演《星球大战》的外传。另一批导演虽在拍摄新片,档期却不太合适:曾两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曾担任评审的杜琪峰,新片《三人行》还在进行后期剪辑;杨超作品《长江图》则为了确保进入主竞赛单元,已参加了更早举行的柏林电影节。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高品质华语电影的匮乏。尽管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票房数据也还在飞速上涨中。但在艺术上,华语电影与邻近的韩国、日本相比,还是落后很久。韩国电影人对社会现实、人性的思考力度之深,日本电影人对电影艺术的探索之深,都是华语电影人远远不及的。
红毯明星还是有的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赴戛纳进行宣传、卖片的华语电影也不算多,目前已知的仅有《盗墓笔记》剧组一家。不过,与往年一样的是,戛纳大大小小的红毯上还是会有不少的华语明星。
作为戛纳电影节官方赞助商的受邀明星,巩俐已经率先抵达,井柏然等人也随之抵法。而李冰冰、刘亦菲、倪妮、马思纯都已经在赶往戛纳的路上了。其中一些将出现在今日凌晨的开幕红毯上,算是聊胜于无的中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