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征)《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展出的文物中,一张“朱德委员长一九七六年存款清单”引起了华中农业大学教师刘瑞欣的关注。展览说明上写道,“朱德节衣缩食积攒了1.9万多元,加上银行利息,凑成2万余元,由夫人康克清于1977年1月19日代交最后一笔党费”。
36岁的刘瑞欣是2006年入党的党员,她昨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上学时读过《朱德的扁担》,在展览中再次看到朱德为官清廉的故事,感觉非常亲切。
1937年,朱德得知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非常担心家乡80多岁的生母和养母不能度过荒年,很想接济她们,但苦于身无分文,不得不给自己儿时好友、同学戴与龄写信请求资助:“我以好友身份向你募两佰中币,速寄我侄儿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即便将来亦是如此。请作募捐吧。”
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曾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但生活依然节俭。他常教诲子女后辈:“我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接班人。我要尽到我的责任,把你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朱德省吃俭用20多年,积累下两万元存款,逝世前,他嘱咐夫人康克清,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把它交给组织,做他的党费。他说:“子女们应该接革命的班,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不是接受金钱和物质享受,给他们钱是害了他们。”
刘瑞欣感慨:“朱德把所有的积蓄全部交了党费,还对子女严格要求,他身居高位,却始终没有改变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刘瑞欣告诉记者,身边也有这样的榜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今年72岁了,他一辈子勤俭,却把省下的退休金接济“穷亲戚”、给灾区捐款,“这对我们每个党员都是很好的教育”。
朱德最后一次缴纳党费的存款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