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罗敏(中)带领医护人员到黄天楚老人家中问诊,并询问老人的生活起居状况记者胡冬冬摄
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罗敏
让高级职称医生
安心在社区服务
记者莫梓芫通讯员李斌熊欢荆彤
仅用一年时间,就将一个硬件不齐、人员士气不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提档升级,并通过省甲A级评审。23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市普爱医院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起党支部书记罗敏在这里艰苦创业、心系群众的事迹,大家都夸她是这里的“定盘星”。
动之以情,让高级职称医生安心在社区服务
2013年2月底,罗敏被调到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市普爱医院托管,医务人员从三甲医院下派到社区,有些人不安心,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考评中排名倒数。罗敏坦言,刚调过来时中心的情况差到出乎她的意料,“硬件配套跟不上,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连个会议室都没有,整个服务中心找不到一份关于医院队伍建设的记录”。
解决问题从稳定人心开始。罗敏说,在大家的印象里,只有老弱病残的医务人员才会被下派,这种情绪影响工作。没有会议室,罗敏就在食堂召开动员大会,“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帮大家分析利弊,让大家看到问题,也看到希望”。大多数人的士气和干劲被激发起来。
最难做工作的是几个评上了副高职称的医务人员,“我就一个一个多次跟他们沟通,承认他们的能力,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明白,只有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才能让大家认可他们的能力”。
人心齐了,罗敏开始尝试建制度。她提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绩效管理的三个转变,用制度来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整修中心硬件,跑工地磨烂了几双鞋
罗敏说,与大医院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意味着其硬件和管理建设都不同于大医院。中心建设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一点点向外学习,自己摸索”。
“在社区服务中心硬件整修时,罗书记来来回回在工地和医院跑,鞋子都磨烂了几双。中心施工有噪音,她跟患者一一沟通,以取得大家谅解,非常辛苦,但从来她都会亲力亲为。”常青花园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陈捷告诉记者。
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审,资料准备要求严格。“她不想打搅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就自己一点一点整理资料数据,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陈捷说。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在罗敏带领下,他们就罗列整理出了二三十本资料。
带领团队,挨家挨户敲门建起11万人次健康档案
从2013年起,罗敏及其团队打造特色家庭医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到社区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居民,建档在册11万人次,并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这个过程吃了很多次闭门羹,我们团队就联合楼长,等下班时间,挨家挨户去敲门,通过几年的真诚付出,逐渐和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罗敏团队的夏芳说。
23日上午,罗敏带领家庭医生团队前往常青花园第五社区十四小区67岁老人黄天楚的家,为其进行血压、血脂等基本常规检查。黄天楚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这样的基本日常检查每个月家庭医生服务都会进行4次以上。
黄天楚老人说,“我是在医院的一场纠纷里认识罗书记的,我医保卡有钱,医院却刷不出,我就和工作人员理论,最后是罗书记出面才让我消了气。”
中心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黄天楚老人服务,老人于是作了一首诗感谢罗敏:“罗是普爱一书记,敏慧有为了不起。真诚谋事凭实力,好人让咱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