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乔
朱君、高君等几位高中同学40年后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陪近80岁的班主任老师共进晚餐。晚餐在朱君家,一高档小区16楼内。
小酒三巡后,几位自然忆起43年前念高二时一次写作文的故事,作文题叫《家乡新变化》。
老师说:“我记得这事。”话未说完,大家忍俊不禁,大笑起来,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筷子。
那时,学生每次习作后,老师会对作文课总结讲评一番。
在这次作文讲评课上,班主任老师对高同学的作文大加赞赏。作文的大意是人民公社好,家乡变化大。紧扣主题,语句通顺,重点突出,首尾呼应。其中有两句最为精彩,即“砖瓦厂烟囱高耸入云,马路上拖拉机奔跑如穿梭……”老师把这句朗诵了一次又一次,赞扬描述准确,比喻精当。
正当老师讲得带劲,同学们听得入神时,朱君突然举手站起来铁青着脸说:“老师,不对!他写的不是那么回事。”
有的同学大惑不解,心想,平时朱君数学学得好,语文成绩一般,今天怎么啦?
“老师,我家就住在烟囱下,烟囱只有26米高,怎能耸入云端?我们公社还不到10台手扶拖拉机,我们学校就在马路边,一天只看到二三台拖拉机驶过,哪有来回奔跑如穿梭?这都是假的。”
“这是比喻、夸张的写法。”老师细心解释说。
“比喻、夸张也不能把气球吹成地球啊!”
酒桌上笑声不断,有的前仰后合,有的笑得呛出饭菜,个个泪流。
朱君、高君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相互敬酒。还是老师解围:你们学习还是认真的,肯动脑筋,不然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那时不晓得事,不晓得事。”朱君说。
当时废止了高考制度,大学停止招生。高中毕业后,高君进了公社宣传报道组。一次在一篇小豆腐块报道中,夸大了事实,受到了严厉批评,并写了检讨书。因为这事,之后他就离开了报道组。后来创办了一家文化广告公司,平平淡淡过日子。
朱君毕业后进了公社机械厂,与刨床、车床等打起了精密交道,两年后当了车间主任,接连升任了企业法人。后因企业改制,买断身份后,创办了一家交通标牌厂,仍然整天跟数学打交道。他箍拢二三十位兄弟,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
就在这时,朱君念小学三年级的孙子写完作业跑过来凑热闹,连叫爷爷:
“爷爷,高耸入云是成语,我们老师说这是夸张的写法……我们住的楼有20多层,也可形容说是高耸入云啊!”
哈哈哈……又是一阵大笑。
是啊,我们无论说话做事,或舞文行武,都要挨船下篙,踏石有印,抓铁有痕,脚踏实地朝前走。
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次日,高君,依旧坐在办公室,精心设计制作5A旅游景点的广告图案。而朱君呢,照例带领他的团队在刚刷黑的道路上,运用“勾三股四弦五”的定律确定直角,认真画定着交通线路。
令朱君不解的是,临出门时,孙儿背着书包上学前,嘴里仍不停地念叨:“高高的烟囱耸入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