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莹通讯员刘姗姗卢亚芳)市中心医院病房住着一对父子,父亲43岁,儿子19岁。曾经的他们关系剑拔弩张,可一场同样的病将两人推到悬崖边,住进了同一间病房。昨日父亲节,儿子小刚悄悄为父亲手写了一封近600字的信,为爸爸送上祝福。
小刚曾是河南信阳农村一名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常年在武汉打工,父亲老李总是没时间跟小刚亲近,小刚对父亲有种疏离感。
刚上初中,小刚就迷上了网游,父母决定把他接到身边管教。转学到武汉后,14岁的小刚经常趁父母外出就溜到网吧,成绩很差。一次小刚玩游戏彻夜不归,老李抓住他痛打了一顿。
小刚的叛逆劲儿起来了,索性不再上学,跑去一个餐馆打工。父亲拿他没办法。两人由此有了深深的隔阂,不是吵架就是互相不理对方。
今年初,老李查出慢性胰腺炎,胰腺钙化胰管结石,必须手术。他想到儿子也常嚷肚子疼,让儿子也来检查,果然,儿子也查出了和父亲一样的病,一起住进了市中心医院同一病房。
老李的手术做了十几个小时,小刚陪妈妈一直守候在病房。一周后,医生为小刚手术。要进手术室了,父亲不能起身,看着紧张得发抖的儿子,伸出手拉住他,说了句“坚持住”,眼泪就落了下来,儿子点点头哭了。小刚带着父亲的嘱托,安心接受手术。
他后来在信里提到了此事:“我听到您叫我,回头看到您在病床上正向我伸着手,眼睛都红了。爸爸,您握着我的手,看着我去手术室,让我不再害怕。”
术后,为方便家人照顾,医护特意将父子俩安排在同一间病房。儿子怕疼,每次换药疼得受不了叫出声,老李总会安慰他“刚子,坚强点!”一同经历过这场病患生死风波,父子之间的隔阂逐渐打破,交流多了,感情也慢慢好了起来。
母亲照顾父子俩忙不过来,儿子开始关心爸爸:“爸,你伤口还疼不疼,待会儿我扶你下来走走。”谈起自己的病,小刚没有丝毫抱怨,笑道,“爸爸跟我一起面对,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虽然正常相处的日子不算多,但父亲对儿子是有影响的。小刚还记得小时候一次父亲带他去光谷玩,见到献血车就跑过去献血。老李总说,“有能力帮别人时就多做点好事”,迄今他已献过20多次血,家里献血证厚厚一沓。小刚看在眼里,18岁生日时,他悄悄去献了人生中第一次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小刚说,以后身体好了,要继续像爸爸那样献血。
昨天是父亲节,小刚有些话想对父亲说又说不出口,便悄悄托护士帮他找来纸笔,趁邻床的爸爸睡着时,趴在病床的小桌上,一字一句写下这封信,满满一页。最后他写道:“父亲节到了,儿子不孝,祝您节日快乐,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康复。”
当父亲展开信纸看到儿子的信,才读几句就掉下泪来,“我的儿子,终于长大了!”
父亲认真地读着儿子的信通讯员刘姗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