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海报
记者万旭明
对于《路边野餐》,有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洛迦诺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等奖项加持,又有一批影评人“年度最佳”的热捧,影片已然被推上了一个高台。而对普通观影者来说,“看不懂”会是最大的担心。
如果你在观影前完全屏蔽了剧透,前半个小时的观影过程是会有些不舒服的。不加提示的时空切换,看似毫无意义的大量细节,缓慢而嘈杂的生活场景,有意无意避开人脸的镜头……看着看着就会让人放弃挣扎:好吧,我就静静地看你灌一壶开水吧。
对于观众的“看不懂”,导演是气定神闲的,时不时在一个不经意的镜头里,由一段平淡的讲述解开一个谜底,让观众像玩拼图一样,渐渐拼出男主角、乡村医生陈升的过往。直到那个传说中的“42分钟长镜头”出现,将观众带入一个不知虚实、几近迷幻的时空中。
全片看完会发现,其实影片的设定并不复杂,只是因为导演不在套路内的讲述方法,让简单的三个时空呈现出错乱的迷幻感。第一个时空是过去,小混混陈升为了给大哥报仇,入狱9年;第二个时空是现在,出狱后的陈升回到凯里,妻子、母亲均已去世,按照母亲生前的安排,陈升跟随一名老医生在诊所工作,同母异父的弟弟游手好闲甚至想卖掉侄儿卫卫。为了找回卫卫,也为了帮老医生送信物给离散的初恋,陈升前往镇远;第三个时空则是在小镇荡麦,陈升偶然来到这里,却遇见了同样喜欢画手表的青年卫卫,遇见了与已逝妻子长相一样的理发店老板。
严格来看,《路边野餐》是不完美的,42分钟长镜头有明显的技术问题,不少观众看得头晕,穿插在片中的诗歌容易让普通观众游离或忽视。但它的意义恐怕就在于“不套路”,不提商业影片,即便是近几年出现的《烈日灼心》、《白日焰火》等文艺佳片,也多与犯罪、悬疑、黑色等类型片元素挂钩,而《路边野餐》是少有的反剧情高潮的类型,更多呈现出作者电影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