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青春与寻常人生
2016-08-16 09:03:00 来源:长江日报

马竹

体育事业只是人的存在方式当中的一种,它与其他任何行业一样,也要遵循少壮须努力的基本规律

奥运会最引人关注的是金牌榜,还有那些与金牌相关的故事。故事中有成功的欢笑和失败的泪水,有赛前在训练中表现极限青春的刻苦磨砺,也有赛后尤其退役之后,人生步入另外风景的各种坎坷艰辛。

世间所有事都因人的参与,才称之为事情。奥运如此,各行各业无不如是。意思是,极限青春并非体育运动员专有,极限青春同样也是一种寻常人生。

本届里约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仅中国代表团参赛者就有400多人,而奥运会金牌总共只有306枚。这意味着,全世界运动员中的精英,多数都是去参与这四年一度的体育赛事,是在这万众瞩目的体育比赛中,检验一下自己极限青春究竟努力到了怎样的程度。

奥运会期间,大部分参赛选手都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不过是金字塔的底部或中间的一员,极少人才在上部与顶端。也就是说,一大批运动员去奥运会参赛,是去成为那些金银铜牌得主的烘托者。由于一切竞争都有极为残酷的一面,所以我们总是看到,在奥运会赛事里,很多悲壮之情,反反复复出现。

体育事业只是人的存在方式当中的一种,它与其他任何行业一样,也要遵循少壮须努力的基本规律。这个努力,指的是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任何心不在焉,任何分神与偷巧,都会造成极限青春的掺假与损伤,注定导致失败。

运动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文化课的学习,一直都处在不得不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客观状态。体育天赋特别优秀的,冲着各种各样的金牌去努力,能赢得奥运金牌那当然是最高肯定。但多数人的文化课,可以说从小开始就有所放弃了。没有坚实的文化知识为长久的人生进行储备,退役后容易出现诸多的不便。少数奥运冠军退役不久,沦为乞丐,也算是一个例证。尽管这种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普遍性,但可以用它来提醒更多的体育运动员,要有寻常人生的用心,要有不断学习知识的恒心。要想把自己退役之后的人生过得更加生动,就要永远记住无愧于自己是曾经的奥运冠军,无愧于极限青春时期那种向上向前的干劲。

奥运会的金牌自1912年斯德哥尔摩之后,再无纯金之说。就是说,奥运会金牌本身,并不值多少钱。于是就有了“含金量”一词的另外衍义,譬如体育明星的广告活动,还有的运动员成为演艺明星,或者经商,或者娶与嫁了豪门。更加优秀的冠军,有的当了教练。以上这些持续着奥运冠军荣耀会丰厚回报的,也只是少数人,屈指可数。

多数奥运冠军都是离开赛场后,回到了普通人中间,成为社会大众一员,从此几乎是默默无闻。他们选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样式,甚至不少人再与体育无关了。但凡有这些心态和性情的奥运冠军们,喜欢过一种寻常人的生活,确有寻常人的那些幸福。我们要对这些在寻常生活里继续保持成功状态的运动员,报以特别热烈的掌声。

而那些总是忘不掉自己曾经获得过奥运金牌的人,时时刻刻想着自己付出太多而回报太少,始终都放不下那个镀了金的沉重包袱,但事实上却又丢弃了年轻时敢把青春往极限方向努力的劲头,他们的种种不如意,种种的懒惰和萎靡,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制作的凄凉人生景象。这是没有平常心,是缺乏对生命的根本认知和觉悟。

(作者为湖北作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