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田涛夺银牌的那个瞬间,我就坐在他妈妈身边,一起收看比赛。我注意到田妈妈紧张到多次闭上眼睛,双手按压太阳穴。毕竟,奥运会四年才举办一届,参赛的都是世界各国的顶尖高手,彼此之间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要说实力,其实难分高下。就像是此次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拿银牌的孙杨与冠军霍顿之间,差距只有0.13秒,在泳池里面也就是“半个手臂的距离”。
但既然是竞技比赛,最后就一定会决出个一二三名出来,而能够登上金字塔尖,摘取奥运金牌的,最终只有1人。这是比赛的残酷性所在,而大部分运动员的职业寿命其实很有限,我们看到赛场上多是90后小鲜肉,而像体操类比赛,20岁以上的便被叫作老将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可能努力一生都没有机会走入奥运会赛场。
“这一届”观众,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过于习惯从娱乐的视角看待比赛,忽略了很多比赛背后所承载的东西。“第一名”?那好,我看看。对于第二名、第三名,兴趣就没那么大了,除非有超常的表情包。
这当然不是观众有意为之,因为我们并非运动员,也看不到赛场下运动员的日常,因此很难具备这样一种同理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许只有运动员自身才能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以对于比赛名次,运动员自己可能比赛场外的观众更加释然。所以当傅园慧结束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得知自己游出了58秒95的成绩,获得铜牌时,她坦率地说很满意,因为没有保留,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我们要知道,很多运动员体内都涌动着“洪荒之力”。田涛最后一次的绝地反击夺得银牌,他的脸上青筋暴突,表情痛苦,一定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还有汪顺,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在最后50米时还处于第七位的他连续超过多位选手,最后以1分57秒05的成绩排在菲尔普斯和日本名将萩野公介之后,获得季军。这些运动员都没有获得奥运金牌,但他们同样是世界高手。他们身上绝不服输的精神,也值得尊敬和欣赏,值得我们发一枚“精神金牌”给他们。
(作者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