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
亲子重温长征故事
20日,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的优秀少先队员和家长代表“小手牵大手”,举办主题活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地分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在洪山区“共产党人”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区举行,少先队员们激情诵读诗歌“七律——长征”,“小红军”们热情表演《闪闪红星》,学校老师在微缩版长征地图旁深情讲述长征过程中难忘的故事。
“80年过去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长征故事,学习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学习不屈与顽强的伟大精神,培养克服艰难险阻的意志品质,坚定赤诚真挚的爱国情怀。”洪山区教育局领导勉励少先队员们,与父母一起通过读红书、讲故事、看电影等多种方式,了解长征中的英雄史诗。
长江日报小记者张典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六(1)班
指导老师谯玲玲董缀文张巧明
硚口区长征小学
百岁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7日上午,亲历长征的百岁老红军肖先东老爷爷和开国少将潘振武将军的五女儿潘南胜来到硚口区长征小学,和孩子们分享长征故事,传递长征精神。
身着红军服的肖先东爷爷为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在长征途中自己经历的终生难忘的事情。他在长征途中走到雪山草地时,部队的粮食吃完了,就挖草根吃树皮。他的右腿在战斗中负伤,卫生员劝他截肢,他不肯,说截肢就失去了战斗力,拖着伤腿继续战斗。同学们听到这里都感动不已,握着小拳头恨不得替爷爷去战斗。
潘南胜为同学们讲述了她父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她父亲潘振武是长征行军途中的一名宣传员,除了行军,还要在路边插上红旗,打起竹板,高唱歌曲,为疲惫的战士们提神、加油、鼓劲。到了宿营地,宣传员还要忙着张贴标语,通过演出演讲动员群众支援红军。演讲结束后,潘南胜女士还将珍贵的礼物——潘振武将军有关长征的著作送给学校。
长江日报小记者蒋诗珮江欣妍长征小学五(3)班
指导老师陈晓彤
蔡甸区莲花湖中学
戏曲进校园,千校千场
18日,蔡甸区莲花湖中学来了一群特别的老师,他们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戏曲课。
早上10时许,武汉楚剧院的高艳平、邹一波、徐博等戏曲演员来到了美丽的莲花湖畔,走进了莲中的大课堂。建立于1951年的武汉市楚剧团,于2005年更名为武汉楚剧院,创作出一大批精品剧目,并多次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大奖,是一个剧目丰富、行当齐全,艺术实力雄厚的地方戏曲剧院。
戏曲课上,老师们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传神的表情,行云流水的动作,顿时让课堂鲜活起来。高老师,邹老师将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简单的戏曲知识融汇在游戏活动中,并现场示范“武生亮相”等,随堂听课的师生们现学现做,认真投入,欢声笑语一片,大家都对地方戏曲楚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江日报小记者邓睿聪蔡甸区莲花湖中学九(8)班
指导教师丁慧
中北路学校
“非洲鼓”课堂憧憬诗与远方
23日,武汉中北路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传来一阵悦耳的鼓声,50名七、八年级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跟学校外聘的音乐人上“非洲鼓”课。
指导老师杨东从非洲鼓的起源和趣味故事讲起,带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我才知道原来非洲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在非洲,手鼓不仅是乐器,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有时村子里的人不用走出屋,就已经知道了村里发生的一切。”七(1)班学生陈蕴说。“现在学习压力挺大,上完这节课,我觉得心里平静多了,因为老师说击鼓前不能焦躁,否则从鼓声就能判断出你的情绪。”七(3)班学生黄骞说。
中北路中学政教主任张琳介绍:学校许多孩子都是“流动花朵”,周末的娱乐活动十分有限,为此,学校为社团孩子们配备了进口的实木羊皮鼓,还聘请了专业的老师,希望他们能接受更多的艺术教育,做做“文艺梦”,憧憬“诗与远方”。
长江日报小记者陈蕴中北路学校七(2)班
指导老师何琼李忠轩占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