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记忆
2016-10-25 08:14:00 来源:长江日报

新华社团队制作的几期“国家相册”,我反复看过多遍。

《胜利的日子》展示民族苦难辉煌,印象最深的是在金贵篇幅里,讲述了几个温情的个人故事,有始有终,有棱有角。有的照片我们以往可能无意中在哪见过,但我们不会去深究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双手和双眼。这个相册把孤立的片段串起来,重新激活沉睡的记忆,让历史显现出力量。

陈小波声音柔和,点评简洁。“每到这个日子,我们都会重温历史。唯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寥寥数语,直击人心。

《一个都不能少》里讲的扫盲故事,在我们老家也曾发生:放牛娃在牛背上看书,扫盲段子被编进花鼓戏四乡演出,儿子伢在学校学了些字回家教他老子认、得瑟……只不过我们没有相机,当年发生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但是,经历了时间的间离效应,平常物事就有了震撼性、穿透性。

间离效应是一种人为的戏剧技巧,陈小波及其团队并非刻意为之,他们只是想好好再利用、再开发、再组合那些老照片,他们事先可能也没料到这么做的效果竟然奇佳,吸引无数人在岁月长河中回首,心生波澜。

陈小波所依凭的间离手法,或者说陌生化手段,的确是时间和资源积累给予他们的便利之处,但我们也要看到,首先还得他们具有一种慧眼,异乎常人的热忱,才能充分发掘这些资源,呈现出精彩的作品,将其带到观众面前。

“国家相册”讲述和重温的是国家和民族历史,同时也是个人故事、个人命运。时间都不算太久远,很多事情现在都还有亲历者、见证人。不论是亲历还是间接获知,身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构造的记忆千差万别。通过“国家相册”,有差别的个人记忆获得了最大公约数。当我们在某个网络站点重逢,“哦!”声过后,会达成惊人的共识,产生久违的共鸣。

文/刘功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