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涉嫌学位造假,是诚信之痛
2014-04-04 13:47:31 来源:汉网

3月31日,一封矛头直指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的公开举报信在网络上流传开,举报信开门见山:“浙江大学:吴平副校长涉嫌学位造假”。该信作者为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兼任)朱冠。(2014-04-03  人民网)

在一般人看来,大学是纯洁的、美好的,无疑令人非常向往。始料未及的是,国内知名大学浙大的副校长吴平居然涉嫌学位造假。举报者言之凿凿,当事者避重就轻,但所涉及机构却证实:“我们不能授予学位”。孰是孰非,岂不是了然于胸?

学位造假早就屡见不鲜。据教育部学位中心认证处副处长乔文君说,每年都会有一些学位证书被“挡”在认证大门外,但他未透露具体数字。“有些是学生没拿到证书,自己造假,有些是没上过大学,自己伪造学位证书,还有的是学校资质有问题”。

吴平涉嫌学位造假,不仅让知识分子的斯文扫地,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浙大的名声、知识界的形象。再说,清高形象轰然倒地的副校长、教授,又该如何去管理下属、教育学生?当造假的病毒逐渐扩散之时,大学还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吗?

从本质上说,学位造假是为了追求某种本不应获得的利益而采取欺骗手段。吴平的升迁,或许就与所谓的“IRRI博士学位”有关。自然,还应该有不少的其他方面的收益。吴平涉嫌学位造假,“起码是有意误导、有意欺骗和不诚实”。举报人朱冠说:“一个学位造假的、有欺骗行为的、不诚实的人,不仅不能作为高校的教授,更不应该担任高校的主要领导人,而且应该追究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收益高而成本低,才是个别人热衷造假的原因。从已揭开的学位造假案来说,大多数是不了了之,或者是轻描淡写辞退了事,从行政和法律方面来追究责任,还比较少见。这并不在于法律相关领域问责条款的缺失,而可能在于司法机关过于照顾知识界的脸面放宽了尺度。现在,学位造假愈演愈烈的事实则充分表明,倘若不让造假者真正付出代价,这一怪现象恐怕很难得到遏止。

其实,不只是吴副校长造假,这种人在政界、商界等各个领域都有,只不过吴副校长遇到爱较真的人罢了,才把真相暴露在公众面前。他回应学位造假:”学位材料经过教育部审查”、“朱冠有许多帖子是不实的,有大量诬陷造谣的其他帖子”。那没有多少说服力的辩解之词,正如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书”一般,让人闻之既感到心酸,又觉滑稽可笑。

大学校长涉嫌学位造假,是诚信之痛。不诚信的事天天都在发生,其副作用越来越大,对失信行为应立足于教育、监督、惩戒。以三者形成合力,把诚信缺失的行为牢牢看住。(闲看云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