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标签化”误导公众认知
2015-04-20 19:31:20 来源:汉网

“城管和发广告的大妈干仗了,双双倒地不起,城管执法到底应该怎么做?”昨天,武汉创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先生发了条微博,微博的照片中,一位城管队员和发广告的大妈躺在地上,表情痛苦。(4月19日 武汉晚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时刻警惕随意运用标签化式的认知和批评;而应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到社会存在的某些弊病,透过假象看到真相,透过消极看到积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问题看到办法,透过窘境看到希望。
近日,“城管与发广告大妈起争执,无奈与其‘对倒’”的标题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再一次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而刺痛敏感神经的关键词无疑又是“大妈”和“城管”。

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在网络的言论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标签化。所谓标签化是指一种自发的认识归类方式,将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例如,只要提到城管与管理对象发生冲突,不问具体的导火索与原因,就是城管粗暴打人。只要车祸与富人有关,就是富二代以富欺人。在大妈出现的社会事件中,只要与大妈有关,就是无疑是彪悍、素质低下的大妈无理取闹。

这下对于那些认为事不关己、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们来说,有的好看了。一方是天不怕地不怕,在插队、抢座、广场舞扰民、公共场合大声讲话等无处不见的“中国式大妈”,一方是目无法纪、飞扬跋扈、仗势欺人、暴力执法的“中国式城管”。当蛮不讲理的中国式“大妈”遇到蛮横无理中国式“城管”,结果会怎样?

“大妈”遭遇“城管”的后果我们看到了,双方发生轻微争执后,双双倒地。网友们,你们真的会拍手称快吗?或者打算以此为导火索,开始天马行空、无休止的批评嘲讽“大妈”和“城管”这样那样的不是吗?

从感情上讲,冲突双方的的“大妈”和“城管”,就是生养我们的母亲和长年累月、不辞辛劳地服务在执法一线的城市文明的维护者们。拍手称快?我们于心何忍?一味负能量爆棚地吐槽和批评嘲讽,能解决问题吗?

我们的大妈并不是不明事理,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城管发自内心的尊重他门,态度和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妈们都能明白城管执法是职责所在,多半并不会有意为难城管。

进一步来说,或许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在以后的城管的日常执法过程中,应该时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坚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的原则,真正做到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人性执法,从而为树立城管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为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近年来的各大媒体中,诸如类似的舆论传播并不罕见。在许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无意会突出公务员、富二代、宝马男、女大学生等身份标签,或者贴上官官相护、为富不仁、道德滑坡等价值标签。一旦加上这些被过度渲染的标签,由此制造的舆论虽能够迎合一些人的胃口,也能够获得几何级的传播效果,但往往会脱离事实真相,从而走向夸大其词、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上纲上线的“标签化批评”。

无论是标签化思维,还是标签化批评,不论是对于传播者来说,还是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在当下社会中非常普遍。而由此生成的舆论也早已偏离了正常轨道,除了迎合民粹喜好和反智主义,以及增加网络点击率和曝光度,留下更多的是不负责任的评论和没有意义的反思。

在进行舆论监督批评的同时,切记勿让标签化思维使批评失去方向和目的,进而误导公众认知。虽然我们批评的内容是消极的,但批评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要通过理性诊断具体的社会问题,来提出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公众在问题中看到问题实质、光明前景的同时,也让他们养成正向、理性、辩证思维的好习惯。(霍计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