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不应仅仅止于智者 而是制度
2015-09-30 11:43:23 来源:汉网

昨天深夜,一个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视频拍摄的地方可以看出是长春火车站附近,视频中传出一名男子的声音:“火车站爆炸了!候车室爆炸了!”随即,有网友开始在微博和微信中转发该视频截图。但,新文化记者赶到长春站前了解核实,发现并没有发生爆炸,网传信息系谣言。

“谣言止于智者”(流言止于智者)出自于《荀子》:“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当不可靠的消息传到有头脑会思考的人那里,就会自然终止。然而网络传播“秒杀”的速度,与头脑、思考这样的词难以关联。

笔者认为,诚信是弘扬社会公平正义与遵守社会道德之根本,而言论自由则是从这些基础上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要求强势媒体不讲诚信、不给自由表达的平台?又如何要求别人不造谣呢?信息不公开,禁止公众参政议政,又怎能减少谣言?如果失去这些基本自律,我看公众宁愿去选择相信“谣言”而抵制官方辟谣了。

谣言是最古老的传播方式之一,文字出现之前,通过口耳相传。要直观感受谣言传播的神奇,可以通过课堂小组的方式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对第一名学生附耳说一句话,然后依次向后附耳传递,经过七、八个人之后,当最后一名学生起身宣布其听到的这句话时,将会制造出强烈的效果,令亲身参与者深刻认识到谣言传播之威力和其版本演变过程的不可思议。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谣言”一词的基本社会学解释是:人与人之间非正式的、通常是口头传播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此一定义,在互联网时代首先要修改的,就是其传播方式,从口头传播到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实现的网络传播。“有图有真相”“只转不评”,这些出自网络的术语所描述的,正是使得网络谣言如滚雪球。

网络谣言并非绝对虚假,为严谨起见,学者们常用“未经证实”来修饰谣言。但与无中生有的谣言相比,夸张放大的谣言更具欺骗性和煽动性。网络谣言的制造者的信心来自何处?他们口中所言的“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恐非一句口头禅,而是建立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机制深刻了解之上的“狂妄”,对网民的心理和行为都有相当准确的把握。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焦虑,通过更多的消息来源、通道聚合起来,形成巨大的暗流。这股暗流需要更安全的“出口”,否则一旦被导引利用,极易形成威胁社会安定的洪流。 

网络时代,谣言不再止于智者,而是止于制度。(文/胡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