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瑞法给羊城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转基因水稻与普通水稻,产量差别不大,可是农药施用可以减少90%。如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在不考虑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每年可获得41.6亿美元的经济福利。这些福利都给谁了呢?首先是农民,可得到64.6%的福利,种子公司能得到1.7%,研究单位得到1.1%,消费者能得到32.5%。(新浪新闻,11月8日)
转基因进入我们的视线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是多方面的,比如转基因食品的上市标注、政府管理者的责任、相关科学研究的目的、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对害虫之抗药性的影响等等。大多数民众不接受转基因,是源于一种本能的、朴素的恐惧。然而这种本能没有理性且充分的缘由支撑。
目前食品是挺充足的,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劳动的人口就会越少,如果不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那么我们将早晚步入食品不足的地步。目前,转基因就是以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
很多人能接受反季节蔬果、杂交甚至种间杂交,却死活不接受转基因。仿佛对自然的改造应有一条“底线”,但这条线在哪里?没人说的清楚。喜欢纯天然是一种情怀。反转人士心中,农作物A的染色体是天然的,B的染色体也是天然的,两套染色体组合弄出杂交品种。虽没见过,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可以吃;农作物C的基因片段是天然的,D的DNA是天然的,把C的基因片段塞到D的DNA中,想想就可怕,死活不接受。
这算是刻板印象,所谓“纯天然”的都是好的,但这只是情怀,这不科学。没有定论的东西,不能盲目粉,那是狂热;也不能盲目黑,那是反智。能不能吃,是争论不出来的,要交给实验去验证。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在国际上走在前列,相信通过科研人员不断地实验研究,转基因能像大棚蔬菜一样透明的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眼前,那时候我们就不会再犹豫吃与不吃了!(力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