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发生在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荣和校区的“短命教学楼”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对于如此劳民伤财的“短命工程”,公众不免感到寒心。近些年来,形形色色的“短命工程”屡见不鲜。比如,有的地区频繁地道路进行重建扩建;有的地区建成不修的豪华酒店,营业不久却对其作出爆破处理;有的地区耗巨资建设的政府办公大楼,使用不到几年便拆掉重建……
“短命工程”之所以会疯狂上演,既缘于有些工程属于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不得不“推倒重来”。更在于一些地方官员存在着扭曲的政绩观或者更为可怕的腐败黑幕。姑且不论每一起“短命工程”的投资方是否属于政府,但是,作为规划、国土、城建等各个政府部门来说,理应从源头进行把关,从而遏制“短命工程”的屡屡出现。
无论是为了能够将一笔资金科学合理地花在刀刃上,还是为了城市的长远建设与管理等,都应当尽心尽力把每一项工程打造成为“长远工程”、“百年工程”等。试想,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切实能够尽到相关责任,又怎会出现一些城市几乎每年都要对道路进行“拓宽”呢?事实上,一些地方官员之所以热衷于搞“短命工程”,在其背后往往存在着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等腐败黑幕。
公众皆知,这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可谓层出不穷,一些官员与开发商串通一气、狼狈为奸,通过各类大大小小的工程捞取了大笔的“好处费”。为何有些领导干部知法犯法,带头大搞暴力拆迁、违法强拆呢?难道真的是为了民众利益考虑?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其实,正是由于这些官员与一些开发商之间有着见不得阳光的黑幕交易,才会违背民意干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
如今,面对“短命教学校”事件,尽管南宁市有关方面声称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但是,公众不免要追问,相关工程当初又是如何规划设计的呢?是否存在层层转包问题呢?更何况,如此耗费大笔资金的工程,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工程进展中的每一个环节,理应做到严格把关,可是,又为何导致刚建好便拆除的尴尬闹剧呢?如此浪费资源的工程,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