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 ,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此次调查针对人群为国内40岁以下青年,每个城市1000份样本。结果显示, 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一到过节放假,小伙伴们还是要回家过节的,要是“不幸”遭遇老家的兄弟姐妹都结婚生孩子了,而你还单身的话,必定会受到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那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不,23号,潍坊一25岁小伙因父母逼婚,一时冲动跳海自杀,幸好自己及时悔悟,从冰冷的海水中勉强爬上了岸,并获得了救助,这才避免了一场荒谬的惨剧。我想问:“至于吗?”
“被逼婚”或许是自己理解错了,也未尝可知。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被家里保护得太好了,承受不来太多压力,动不动就以死相逼,生命在压力面前变得格外脆弱。拥有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的勇气,却担不起选择后的压力。亲戚朋友或许只是找话题与你闲聊天,就像上小学时问你考没考双百,高考时问你考没考上重点,该结婚的时候当然问你有没有结婚啦!即使无形当中给了你一些压力,但说成是“逼婚”也是你自己把压力扩大化了。换位思考一下,不过就像饭点的时候询一声“你吃了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父母也是一样,对子女嘘寒问暖是必然,他们着急也是希望自己儿女幸福,只要你平心静气,敞开心扉告诉他们你想要的幸福,父母会尽力去理解你的。
别把自己的焦虑归因为“被逼婚”。扪心自问,自己到了适婚年龄,周围朋友也都结婚生子组建自己幸福的小家庭,而自己想要的另一半还未出现,你不着急?久而久之着急变成了焦虑,怕自己找不到好的,怕自己被剩下。焦虑驱使着自己不愿与周围人讨论谈婚论嫁的问题,也更加烦于与周围人解释自己想要追求的幸福。问你烦什么,因为“被逼婚”,这未免对于关心你的人有些不公平。
诸如“你年纪也不小了……”“爸妈年纪大了……”,听起来确实有点亲情倒逼的意思,但,更多的催促,不过是亲情提醒,并没有上升到逼迫的地步。再说,最后能不能找到另一半、愿不愿去领证,这是“逼”也没用的事情,决定权还在自己手里。因此,过年了,回不回家都不要紧,但,不要动辄就撒娇把关心当做“被逼婚”。你不结婚,地球还是会转的。(朱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