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冷水衙门”成贪官的敛财匣子
2016-02-19 12:57:53 来源:汉网

“政事儿”注意到,中纪委官网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已多次发文警示“冷水衙门”腐败现象,其披露出现腐败现象的“冷水衙门”有扶贫、信访、气象、人防系统、农林牧副渔等领域。官网中特别提到,连“3分钱也不放过”的重庆市永川区农技推广站原站长周忠友、原副站长凌玲,二人和一名企业老板共谋,仅秧盘一项就虚报销量188万余张,骗取专项补贴46.2万元。

十八大以来,在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清水衙门”的一些党政部门、教育系统甚至殡仪行业中,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现象也逐渐进入反腐的视野。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表示,腐败问题不仅发生在权力部门,而且向“清水衙门”延伸;一些案件涉及金额高、涉案人员多,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哪些被称为“清水衙门”?通常指扶贫办、环卫局、农机局、民政局、渔业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等。在“清水衙门”供职,往往意味着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也就是没有油水可捞。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贪腐案件正在颠覆着公众以往的认识。重庆市挖出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案39件涉及61人,涉案金额达三千多万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扶贫系列腐败案中,相关县市共10名扶贫官员被查处,贪污金额达830万元; 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

事实上,各行各业、各个地方皆可能出现腐败现象。真正意义上的“清水衙门”是不存在的!指望任何一个“衙门”自然而然地处于“清水”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每一种公共权力都是一种资源,它的背后是利益。公共权力的行使,意味着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也就是说,有权力就有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的可能,而当权力可以换钱时,“衙门”也就不再“清”,“衙门”里的人也就不再“正”。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世上本就不存在什么“清水衙门”,“清水衙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美国学者阿密泰说过:“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更应该检查放置苹果的筐子。”只要是“衙门”,就有权力;只要有权力,哪怕是微小的权力,都有腐败的可能。在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约的地方,别幻想有什么清水衙门!所以,防腐反贪的关键是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对权力进行约束。

把目光盯紧一切权力运作,这才是在监管到位的时候,那些“油水型”的机构、部门、单位,经手的钱再多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照样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水衙门”--因为它们有权不能乱用、有钱不敢乱分。(凌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