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要求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甘肃等至少12个省份出台了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改革,即将进入全面铺开、系统实施阶段。(3月31日人民日报)
全面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分析评价工作,必须严格责任、狠抓落实。开展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分析评估工作,是提高行政执行力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使命如同生命”的观念,把智慧奉献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解于人民。
领导干部的考核合不合格如何确定?笔者认为: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指标考核体系方可。
首先,科学设置指标,体现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管理与考评分为实绩考评和社会评价。实绩考评指标由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创新工作、绩效问责四项构成。社会评价包括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
其次,合理分配权重,有效激励创新、创业。绩效管理与考评体系中,实绩考评。在实绩考评中,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创新工作加分和绩误问责扣分项,加分上不封顶,扣分下不设底,放开科学发展的跑道,激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踏实创业。
最后,实行差异管理,增强考核结果可比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发展的禀赋、工作基础也不尽相同,过分强调同一性、起步走,难以体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不利于发挥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干部政绩考核中,要注重体现差别性,鼓励创造性。(文/郝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