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看客”心理,还需多方努力
2016-04-12 09:12:42 来源:汉网

4月4日下午,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委组织部部长朱东峰在位于石家庄的家中死亡,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扬子晚报)

此消息一出,网友想当然地给朱部长安上了“畏罪自杀”的骂名,类似偏激的评论还有很多,多是胡乱猜测和无端指责。私下了解了下这位部长的履历、简介等信息,是位有抱负、有作为的领导干部。对于他的自杀身亡,体制内的人大多唏嘘不已。体制内的人对此扼腕惋惜,体制外的人却颇有一种“大快人心”的快感。

产生这种落差的原因,大概要归结为封建时期的皇权思想,两千多年的皇权思想的核心是权,从皇帝到各级官员,都是当权者握有那一级的一切权利,这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官本位制。官家具有绝对的权威,手中握有生杀大权,相比,普通百姓地位卑微,话语权几乎为零,在这样的体制下,根本不存在真理、公平和正义,长此以往,也没有人试图探求真理、正义和公平,能做的恐怕只有不断累积心中的忿恨。

但随着封建时期成为历史,自由民主登上舞台,真理、公平、正义逐渐成为了主旋律,百姓有了话语权,领导干部有了监督,社会也越来越和谐,但这种“忿恨”和随之而来的“看客”心理却并没有消失。这就需要我们反思了。

十八大以后,我国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简政放权、畅通政务公开渠道等等一揽子措施,无一不是利民利器,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政府公信力有了大幅提升,干群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百姓某种程度上对政府、对领导干部的误解仍然存在,政府和百姓之间隔阂依然存在,要想打破这种尴尬局面,还需要长时间的从一而终的努力。

以上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除此之外,领导干部个人的行为举止、态度言行也很重要。百姓对领导干部有误解,除了历史遗留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的现象依然存在。因为工作等原因,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百姓的机会较少,加上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容易给百姓造成“官老爷”、“不可一世”的假象。如果领导干部多上基层走走,多和百姓坐坐,说说家常话,唠唠平凡事,“官老爷”的误解就会不攻自破。

当然,领导干部更要严谨自律、心有敬畏,严守党纪国法,处事皆在纪律法度之内,万事将群众利益放在前面,将为民服务的信念牢记心间,勤恳廉洁、兢兢业业,心如止水、豁达坦荡,这样的领导干部,百姓爱还来不及,又怎会有恨,又怎会成为围观取乐的“看客”?!(王淼)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