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口号在全国上下吹响,远程教育工作内容、服务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远教站点管理员的职能也逐步转型为会操作电脑、玩转3G手机的信息管理员。但是,从一些基层的现实来看,因管理员年龄过大、信息化能力不高,造成有些远教站点设施设备作用发挥不大,信息管理员“名不副实”甚至“名存实亡”的现象依然存在。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信息化工作在基层推进的浪潮中,基层信息管理员队伍年龄结构与之不相匹配,管理员队伍补给跟不上、管理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造成。让信息管理员“实至名归”,归根结底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选配渠道。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信息化能力优的标准,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从村干部中“挑”、从无职党员中“育”,从复员退伍军人中“选”、从机关干部中“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等形式,拓宽来源渠道,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市、镇、村三级党组织要以党校、远程教育站点为集中培训营,采取业务讲堂、异地取经、实地培训、现身说法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对信息管理员开展教育培训,确保人人培训,不漏一人,至少保证每名信息管理员每年参加市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镇(街道)集中培训不少于5次,全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天。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要建立镇、村两级信息管理员档案,将他们的个人情况、日常工作情况、培训情况以及奖惩情况进行逐一归档,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准确掌握信息管理员队伍情况,对工作尽责、表现突出的要表彰,对工作懈怠、胜之不武的及时作出调整。
只有如此,才能让信息管理员能安心岗位、有所作为。(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