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政”渐成车改新问题,该如何破解
2016-05-31 09:13:12 来源:汉网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5月30日,新华网)

自去年以来,各地陆续进行了公车改革,一度为人诟病的“车轮上的腐败”得到了根治。继“车轮腐败”之后,“车轮懒政”正在悄悄滋生。所谓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一些人为此动起“歪脑筋”,一些干部不愿意下基层调研,找各种理由不下乡或者少下乡,该办的事情拖着不办,该履行的职责敷衍了事,省下钱来装入腰包,车补俨然变成了一种新福利。这种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助涨“懒政”风气。

对于基层来说,因车补引发的“懒政”现象,其危害不容小视。下乡调研是了解民情民意、寻找破解之策的有效做法,如果为了节省车补而坐在办公室“拍脑壳”,那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多半会“水土不服”,心系群众、为民服务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那么,面对车改后新的问题,车轮上的“懒政”该如何治理呢?

首先,应从干部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之所以出现“懒政”问题,首先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没有认识到发放车补的用途和意义,把车补当成了个人福利。对此,要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认识,真正把自己当“人民的公仆”,把下乡调研当成职责所需,让车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要从考核制度上加以规范,对干部“懒政”予以严厉惩戒。对于一些干部的“懒政”,应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严格岗位管理和责任追究,建立起配套的考核方式和激励手段,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调动起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官民互动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在调配使用公车的过程中,不能以“服务领导”为先决条件,或是让有限的车辆闲置不用,而是要优化配置,将公车分配给真正需要的工作人员,并充分利用网约车平台,采取拼车下乡、集体服务的方式,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

公车改革任重道远,除了避免腐败和浪费以外,更要激励党员干部多到群众中去,多到田间地头去,多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民生现状,传达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公车改革不断深化,才能巩固当下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薛建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