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赠”咋就成了“暴力哄抢”
2016-06-14 10:20:23 来源:汉网

本是毕业生捐赠出来的闲置物品,不想这几天在“爱心捐赠点”接连发生学生们捐赠的衣物被居民哄抢,有的人甚至当场试换,现场一片狼藉,有些人被制止后才离开。(网易 6月13日)

据了解,河北工程大学的学生每年都会将部分衣物、闲置物品捐赠给爱心驿站和红十字会,此举意在帮助贫困学生,充分体现了我国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料这项爱心活动却因周边大爷大妈的集体“哄抢”失了本味。

“中国式哄抢”事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新闻,“抢菠萝”、“抢柑橘”、“抢活鱼”,如今连“爱心”都要哄抢了。对此,有人归因于“素质低下,道德滑坡”。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曾指出:“越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道德沦陷的越彻底。”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用素质低来解释哄抢现象,未免过于简单模糊。

在哄抢事件中,中国大爷大妈无疑扮演着主力军角色,他们至少具有三种抢的“优势”:一是“低成本”,大爷大妈业余时间多、精力旺、动力足,因此他们“把握机会”的能力很强;二是“惹不起”,大爷大妈具有身体脆弱、内心强大的典型特征,这使得社会大众更愿意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三是“群体性”,他们动辄三五成群,充分利用法不责众的隐性心理集体行动。正是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使得部分大爷大妈们习惯于“中国式哄抢”。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从特定群体的心理特征出发对症下药。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哄抢行为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大众尤其是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亟待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急需提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能自给自足的谁愿意抢呢?(焦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