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7月12日消息,世代生活在渔村,未到法定年龄“结婚”再正常不过,最小的14岁就当了妈妈,个别30岁就成了奶奶或者外婆……记者在海南临高县等地的渔村调查发现,部分少女未婚早孕早育现象普遍。一些“少女妈妈”婚后面临分娩安全风险,生育后分居现象也越来越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2016年2月马山县一对16岁新郎新娘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同时将这对少年夫妻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以为这只是极端的个案,哪知道竟然还有更普遍更严重的早婚现象,就连14岁的女孩都当上了妈妈。
在我国,现在很多学校依然是“唯分数论”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上高中、大学依然分数排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在当今各类影视节目的冲击下,未成年人很难做出正确的辨别,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及时正确引导,那么未成年人就有可能出现早恋甚至偷尝禁果。素质教育提了那么多年,有的学校把上级硬性设置的生活法制类、家庭道德类等课程置之不理,强行安排成文化考试科目,甚至个别生物科老师讲到人体器官、生殖类篇目以难以启齿为借口就跳过不讲,试问学生的素质培养何在?学生家长以忙于生计为借口忽视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缺乏监管和正确引导,导致未成年人出现错误的婚恋观。
按照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这些未成年人本应在教室里好好的读书,现在却已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甚至有的已成人父为人母。发生这些畸形婚姻的地方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人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缺乏正确引导加之“早生早享福”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使得这些地方的未成年人早婚现象蔚然成风。
这些未成年人出现的早婚早孕早育现象不仅对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还对我国的法制化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碍,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吴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