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村民拨打华西都市报“监督进行时”热线,反映村民到村里办事,村干部均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该村一位小组长直言,办事请村上、乡上“领导”吃饭已成为该村的“风俗”。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买烟。这些钱,是这位老人靠编背篼好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10月13日光明网)
村干部是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的、在村务工作中代表村民行驶公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村干部虽然不同于国家公务员,游离余组织编制之外,但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内部和谐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家各项农村补贴的增加,一些村干部也打起了村民补贴的主意,有的村干部直接将补贴名额给自己的亲信,还有的村干部以申请补贴为由向本来符合申领条件的村民索贿,这些不正当行为在基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把国家的好政策唱跑了调,让本该享受补贴的村民得不到实惠,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贫困的村民来说,申请国家补贴本该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村干部却从中横加干扰,变相索贿,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和谐农村的创建。
国家的政策和补贴向农村倾斜,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但在一些基层地区却变成了村干部谋取利益、搜刮村民财物的工具,并且这种现象正在益普遍化。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相,一方面是由于村干部自身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监管的缺失和举报渠道的不畅通。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上级机关不仅要加强对村干部德行的考核,还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和举报机制,让广大村干部不再有恃无恐,斩断其伸向村民利益的黑手。(文/薄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