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新乡贤”文化的传承与重塑
2016-10-18 10:07:19 来源:汉网

每个时代,总有一群人,他们立足于乡间,从事于教育、慈善、赈灾、治安等活动,他们为不平而呐喊,为不公而抗争。乡里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将他们列为乡贤,于祠中祭祀,立牌坊旌表,书史册传世。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建功立业,荣光乡梓,是谓乡贤。“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乡贤”一词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平心而论,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在数千年来一直是农村生活在我国社会和政治方面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长河中,乡贤身上一直闪烁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精神的光芒,一直发挥着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文化教育、改良世道人心、维持基层自治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沧海桑田,曾经的传统社会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正所谓“秀才都挤进城里”。随着乡贤群体的流失,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也渐渐失去了文化领袖和灵魂人物,乡村的自然凝聚力也在逐渐地减弱。

就像有些基层干部所说的那样,现在很多农村的现状是,修路修桥,无人牵头;贫弱相邻,无人过问;水利兴修,无人去管;邻里纠纷,无人出面;红白喜事,无人帮趁……很多传统的公益活动都在逐渐为金钱交易所代替,也渐渐失去了亲情、乡情,故乡也变得不再是心里深处温暖的港湾。

在传统乡村秩序受到冲击、乡村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乡土重拾邻里温情,让转型中的个人及家庭得到关注,让“风筝不断线”——即使相邻走得再远也不至于失魂落魄?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足够重视“新乡贤”文化的传承与重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中央领导也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提到,建设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

不同于多为封建体制下官僚、注重出身的传统乡贤,现在无论是退休返乡的干部、教师、工人,还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官、活力四射的返乡创业青年、隐居山野潜心创作的艺术家,都在传承与发扬中用自己优良的品行引领着社会新风尚,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新乡贤”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才刚刚开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它可能会一直伴随左右。希望新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被广泛弘扬,希望“新乡贤”的嘉言懿行能够像古代的乡贤一样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推动当地发展,并进一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霍计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