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变1亿的评估,真相不能等太久
2016-10-21 10:28:01 来源:汉网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防城港中院),被媒体曝光违规查封、执行,“1.1亿元的债务纠纷,查封了6亿元的房产”,如此查封,让港商李忠飞仿佛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10月20日《法律与生活》杂志)

财产查封制度的设置本身,是一件好事。毕竟,这是司法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保护申请人的债权、禁止被执行人对其财产进行处分的控制性措施,也是保障执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公平的财产查收制度,是保障社会正义、实施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并且,这样的制度,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与现实价值不言而喻。

不过,不是所有的好制度,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都能发挥其善意的初衷,财产查封制度亦然。之前,就有一些人挑战制度,任意处置查封财产,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这一次的财产查封,同样充满蹊跷,比如,价值五六亿的资产,最终评估价值为1.2亿元;再比如,评估公司应该是原告被告协商决定的,而这一起事件中,被告却一无所知,一切都是原告决定的……有蹊跷的背后,往往会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仔细审视此事,你同样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巧合。比如,原告和被告一直是生意伙伴,也是好朋友,彼此间的资金往来超过亿元,而根据流水,被告只欠原告3203万,结果却被糊里糊涂地签下了1.1亿元的欠条;再比如,这次估价1.2亿,与1.1亿的欠款非常吻合;再再比如,评估公司的人根本没进工地,只是在周围转了一圈就得出了价格……种种的迹象,都给人一种“水很深”、“有圈套”的感觉。

必须拷问的是,原告为何这么有底气,为何能独自请来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呢?毕竟,原告与被告的债务问题,本来只是生意伙伴之间的事情,角逐也是对等的。但如今看来,所有的不利,似乎都指向被告一方,这样的现实,的确有些不同寻常,难免让人追问: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保护伞?有没有公权力的介入?有没有戕害公平公正的举动?有没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等等,一切的疑问,似乎都需要一个答案。

可喜的是,10月1日刚刚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法院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赔偿请求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赔偿。”这彰显出最高法纠错的决心,那么此事背后,有没有程序上与法律上的错误呢?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并查清真相。毕竟,此事需要一份真相报告,如此才能确保此事的正义性,希望这不要让我们等太久。(何亮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