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担当”才是新闻发言人的“定心丸”
2017-03-08 11:47:57 来源:汉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谈及当下一些官员害怕讲错话而不敢讲话,很多人呼吁建立新闻发言人“容错”机制时说,什么是更大的错误?不说话、不面对才是更大的错误。在我看来,跟这个错误比起来,任何在新闻发布和回应社会关切时的口误都是小错,都是进步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有“大”“小”的判断,我觉得最大的错误是沉默,是百姓的关切得不到回应。(3月7日 新京报)

新闻发言人作为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是公众眼中政府的“形象代表”,其发言既具说服力更具权威性。然而,部分新闻发言人怕讲错而不敢讲话,怕担责而沉默,是“软骨病”的现了形,更是担当意识倒退锥心的痛。

俗话说“沉默是金”,但却不是教人缄口不语,而是通过深思熟虑之后少一些废话,多一些良言。面对舆论热点、面对群众关注与关切的问题,新闻发言人作为对外沟通的“发声器”,避免小道消息影响大众正确判断力的“定心针”,及时介入,及时发声,无疑是事件发展最好的“稳定剂”,也是新闻发言人存在的价值所在。

究其部分新闻发言人沉默的原因,无非就是一个“怕”字当头,领导意图没明确,怕说错话、怕担责任、怕丢帽子、怕挪位子。而“怕”字背后,有责任担当意识欠缺的“软骨病”,还有专业素养欠缺的“内伤”,更有问责机制不健全在“撑腰”,才让新闻发言人敢沉默、能沉默,丢失了舆论的“主阵地”;甚至出现新闻发言人频现“神句”、“雷语”等硬殇,损坏了政府公信力,违背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毫无疑问,“新闻发言人最大的错误是沉默”,政协委员白岩松的总结一针见血,直指症结。然而,新闻发言人也是人,怕担责也在情理之中。如何才能让新闻发言人不再沉默、不敢沉默,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公众呼吁建立新闻发言人“容错”机制的建议,意见中肯,指出关键,很有价值,值得期待。

然而。“容错机制”却不是一味“百消丹”,不能彻底消除新闻发言人沉默的“顽疾”。要想让新闻发言人敢于担当、出色履职。还需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让新闻发言人不受外力干扰,尊重事实说话;提高新闻发言人自身素质,树立新闻法制观念,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新闻发布的突发情况,严谨公正说话;而唯有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容错机制、问责机制,激励机制,让“讲政治、懂政策、知情况、巧应变、敢担当”成为新闻发言人的“标配”,才能让新闻发言人真正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凝聚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王鸣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