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不等式”背后的“主动”与“推动”
2017-03-20 13:57:48 来源:汉网

岩头村从前真穷:嫁进来的媳妇儿熬不住,偷偷跑了6个;村民卖头猪,光雇工把猪抬出去,就得花去猪价的1/4。(人民日报,3月19日)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 “致富箴言”。在岩头村,一条4米宽的进村道路,让村民留住了媳妇、增加了收入;在肖家塘村,一条5公里的硬化道路,不仅让村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更为全村种下1000多颗“致富希望”……

西畴县作为一个滇东南的边境小镇,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生态癌症”成为了压在该县委县政府以及群众头上的“大山”。然而,西畴县却并未因这样的生态硬伤而“放弃治疗”,相反,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在群众的凝心聚力下,西畴县自上而下,拿出了“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决心,为其他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标榜、注入信心。

“西畴精神”告诉我们,脱贫攻坚,重在“群众主动”。 在西畴县农村自建道路的总投资中,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占了75%以上,这无疑是西畴县能够在短时间内打赢攻坚战的最主要原因。在这75%的占比中,无论是群众自筹还是投工投劳,隐含的都是“群众自主”这一脱贫真谛。李明华等村民的12年苦战,终换来企业入驻、村民增收;候寿高等村民的6年奋战,终迎来树苗下地、小车入户。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需要李明华、候寿高这样思想开明、不计个人得失的村民,需要他们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

“西畴精神”告诉我们,脱贫攻坚,亦要“党政推动”。在西畴脱贫经验中,政府投资虽然只占不到25%的“份额”,但是却为群众积极参与、自主奋斗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础保障。从西畴县著名的“不等式”来看,政府的“10万元”投资就是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的“引子”,是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同时,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党委政府也要具有“长征精神”,能够沉得住气、熬得过苦,发挥好“25%”的引领作用。

“群众主动”与“党政推动”,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够将“扶贫不等式”的效益最大化。(潇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