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反腐没有禁区
2017-04-10 09:53:33 来源:汉网

“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走红有些非同寻常。没有小鲜肉,不是大IP,向来是收视率重灾区的主旋律电视剧,竟然激发了大批年轻观众的“追剧”狂潮。自3月28日在湖南卫视的黄金档期开播,不断刷新收视纪录,引发全民终极猜想,话题讨论花样翻新,已然成为现象级。

“反腐”对于老百姓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十八大以来,“打虎”力度之大、频次之高,有目共睹。只是人们往往只能从短短百余字的新闻中,猜测落马官员贪腐之严重程度,案情的披露也基本点到为止,违纪细节引人浮想联翩,而《人民的名义》所展现的官场溃败,远远突破了观众的想象力。第一集就扯出一个项目处处长,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却用一整个豪宅藏污纳秽,冰箱、床底、整整一面墙的百元大钞,令人震惊。这突破想象力的剧情,并非虚构,而是来源于真实,随着电视剧中官员粉墨登场,背后的原型呼之欲出,引人深思。

用文艺作品来描述反腐现实,不仅诠释政府反腐政策,让民众看到政府对腐败行为的强硬态度,亦可起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警告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忘记人民的利益,不要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所欲为、谋私利。《人民的名义》打破了反腐剧禁区,赢得一致赞赏,也预示着反腐需要“脱敏”,不能忽视舆论、文艺创作的力量,要放开束缚,形成社会集合力量,共同与腐败行为斗争。

如今,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老虎”“苍蝇”一锅端,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以人民的名义,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信仰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反腐败没有禁区,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张文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