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成曾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1995年,他上演了“扫地僧”式的传奇,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被媒体称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现为长治市一所中等职校的校长。在他之后,类似的故事不断在各大高校上演,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过去20年,仅北大保安队就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 新京报网05月15日)
从一名平平凡凡的保安到一校之长,张俊成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薄弱的知识基础与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他始终坚信勤能补拙,在保安宿舍熄灯后,他便拿着手电筒读哲学、读历史,想要兼顾工作与学习,他便在教室和保安岗之间奔跑穿梭。他常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正是他这种锲而不舍、不断学习的精神激励着职校学生成长、成材。
反观张俊成的成材之路,“勤奋”二字贯穿始终。不论学习还是工作,贵在甘于平凡,贵在不放弃。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只要肯努力,任何时间都不算迟。
常听人说“如果终将平凡,那努力又有何意义。”这句话看似有理,可细细想来毫无逻辑。平凡本身并不是坏事,苟且于平凡、以平凡为耻才是问题的所在。试问那些纵情声色、毫无进取之心的人又怎会理解为梦想而奋斗的乐趣?没有为梦想付出过的人又怎么有资格谈“努力终将平凡”呢?
“工作繁杂、压力大,待遇低,晋升提拔机会少”这是是一部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心声。其实,当我们把公务员头上的光环统统剔除时,便会发现这一岗位所剩下的正是平凡的奉献。岗位是平凡的,但是平凡的岗位上却肩负着不平凡的职责。正因为平凡奉献这一岗位性质,基层公务员才更要努力工作和学习,让平凡的人生拥有不平凡的印记。
基层公务员肩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责,所从事的工作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群众负责。既然选择了这个平凡又神圣的岗位,就要牢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誓言,就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识,正确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自己的幸福度,心甘情愿的走出自己的“平凡之路”。(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