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爱是人才
2017-06-08 09:41:01 来源:汉网

汉网消息(通讯员 施力行)高考作为我国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一直引人瞩目。近日,成都一企业对外宣布:机器人AI-MATHS将于6月7日下午参加数学科目高考,引起舆论一阵躁动。甚至有人醋意浓浓地发问:“AI比人厉害,那我们的价值何在?十年寒窗何用?”。笔者以为,吃醋大可不必。高考的最爱绝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而是包括AI机器人研制者在内的,源源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

高考更关注人才培育、服务发展。眼看着“记忆面包”被放进了AI机器人的肚子里,还宣称要参加高考,这样夺人眼球的新闻不免引发公众一阵遐想。但细想来,倘若高考需要的仅仅是拥有答题能力的机器人,那么其实只要迅速研制或购买一批AI机器人即可,照此说来,它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岂不更妙?显然,把人培养成机器并非高考所愿,机器再智能终归是机器,有多少人愿和智能的计算器比谁反应快?又有多少人愿和智能的扫地机器人比谁扫得更干净?在不触犯人伦道德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最终还是用于服务人类而非代替或毁灭,人才的培育才是高考关注的焦点。

人才培育的主体是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以来,各地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培养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围绕国家发展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各阶段的培育力度。国家通过这一方式选拔了相当数量的人才继续深造,无论是像黄大年同志一样的高端人才,还是在各行各业挥洒汗水的专业人才,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高考更倾向多元人才、多元培育。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考就呼唤什么样的人才。如今的中国,包括AI研发在内的各领域高速发展,国家急需培育和选拔大批的、多元的人才来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习近平同志就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地也纷纷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出台人才新政,充分调动学校和用人单位积极性,携手搭建多元培育平台,共同营造了“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氛围,人才归属感得到明显提升,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

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找不到对口人才及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大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与人才的培养路径不无相关。高考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考核环节,引领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意义重大。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高考势必也面临着改革创新。其实,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今天依然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那智力培育和评价也应该相应多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已经得到广泛响应,高考也正在持续深入地探索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引导人才培育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人才培育方案。

高考需要结果,但更重过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研制AI机器人本身也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事实证明,人们并没有因为AI机器人失败过就对它未来的前景产生怀疑,相反人们更相信AI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前途无量。归根究底,是它背后有那么多的人才、智慧和数据支撑,他们不懈的奋斗过程让世人更加坚定了对美好明天的信心和希望。同样,高考所关联着学子、家庭、学校、社会和未来,他们更希望看到的还是孩子健康向上的成长过程。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一定都不想看到今后迈出校门的是手捧文凭、满腹经纶却无人问津的木头人!

其实仔细想想,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今后人生的也恰恰是那些让人欢笑让人哭的过程。很多道理我们到高考之后才明白:人生的路很长,走过了高考之路,未来还有更多挑战。关键是放眼明天,活在当下。那些备考时的酸甜苦辣、风雨同舟、血肉亲情才是历练我们、滋养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说,AI机器人即便是将考试完成得天衣无缝又如何呢?

眼下,2017年高考正在紧张进行。笔者希望学子们将这段值得珍藏的经历当作是写了一封信,写给社会、写给学校、写给父母,更重要的是写给自己,好好地收藏高考给我们带来的难以复制、奇幻美妙的回忆。无论结果如何、分数怎样,都要继续前进,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高考最爱是人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