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IP比IQ更值钱
2017-07-19 14:39:10 来源:汉网

日前,有媒体报道,四川首批历史名人出炉,有关历史名人故里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大禹、武则天、李白等人都“出生于四川”。但记者了解到,这几位名人的出生地在史学界其实还颇有争议。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大禹”,却发现百度百科、360百科和互动百科中分别收录了三个不同的“大禹出生地/所在地”。(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大禹、武则天、李白这些名人的生平故事小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但是要问客从何处来?想必严谨的史学专家,也未必敢下定语。各地对于名人故里之争不仅从未停息,反而走到了秀智商下限的地步,甚至连盘古、西门庆、孙悟空这些小说、传说中的人物都被“考证”出故乡在某地。据此前报道,2010年,山西娄烦县文物旅游局甚至决定着手开发“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同时,山东、河南、福建、江苏等地也纷纷说孙大圣是他们的“老乡”。

其实我认为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大逻辑是,这是一个IP(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比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更值钱的时代。一些地方的主政人员为了让地方名片更具历史底蕴,从而产生相应的文化和经济效应,不惜为历史名人更改户籍。

历史名人“落户”政策可谓十分宽松,首先是寻找到相应的山野传说,如果没有,没关系,我们一条龙可以给你临时办理。其次是找出史书中指向模糊的语句证明,如果没有,没关系,野史也行。最后是让历史学家为其“身份”证明,说出某种推测,或者发掘出某一些实物,如果不严谨,没关系,百家争鸣嘛,谁先下手,谁先注册了这个IP,谁就是“真正”的故里。

城市的对外交往也类同于人际交往,职场中的人见面第一件事就是交换名片。越是职位高、头衔多的人,越喜欢交换名片。你在哪家公司,你毕业于哪个学校,有什么产品远远比你本人重要。

还有另一种虚拟的名片,觥筹交错之间,与刚识的朋友不经意的透露,你认识那谁谁不,好像也在你们单位,我的某朋友现是某单位领导,人际圈子的展示是为了让自己在对方心中有一个更高的定位。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没有如此烦恼,对于一些先天历史底蕴不足的城市,想要使自己的格调更高,以换取更多资源,就只能想破脑袋的去牵强附会了。

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互联网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结构。互联网导致信息的急剧爆炸和快速传播,面对千城一面的现状,要从中突围,城市必须要具备独特的IP符号。

前互联网社会大家主要看城市品牌,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那几个强势品牌,类似汽车城、钢城、花城、鞋城,之类以产业作为符号的强势名片,投资客、游客总会觉得好牌子更加靠谱。

网络个人IP(网红)的兴起让那些没有显著优势的城市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即用历史名人故里注册的方式,来变成自己的IP,简单粗暴,快速有效,毕竟有IP就会有GDP,面对经济效益,常识或许就不那么重要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城市去争神话、文学作品人物的故里。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结构。平民还是我们整个社会最主要的人群和组成部分,所以大家更愿意去接纳认识范围内的东西。小众、精致、高端的消费人群仍然是少数,所以城市争夺的名人候选清单中,一定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比如诸葛亮、李白、武则天、曹操、朱元璋。而那些小众的名人,则不太被城市所看重。

各地将历史名人拉到自己名下,为了经济和文化效应无可厚非,但是应该建立在符合常识和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早在2010年,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两部委曾联合下文叫停恶俗名人故里炒作,包括不宣传有争议未认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虚构人物故里、严禁利用反面或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

更何况,名人之所以能够被千古流传,在于他的经历被人所推崇认同,而不是因为他出生在某个地方。(王以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