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亵女孩被错认,网络暴力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2017-08-18 15:43:23 来源:汉网

近日,南京南站一男子公然猥亵女童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网友群情激奋,要求公安部门尽快查明情况,严惩犯罪嫌疑人。事情到这里,按照一般情况接下来就应该坐等公安部门发布声明并在几天之后看到该男子的惩处结果。但事情并没有按照大家预想的一样发展,反而是一位名为李炳鑫的男子遭受了无妄之灾。原来猥亵事件发生后,许多网友开始根据现场照片自发人肉犯罪嫌疑人,而这位李炳鑫先生由于和犯罪嫌疑人长得有几分相似,便被无辜误认,在没有经过证实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知名博主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因此遭受了诸多质疑和误解,给个人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不得已在网上自曝以证清白。

其实这种“乌龙”并非个例,网络舆论由于自由度过高,缺乏有力监管,近年来已经逐渐衍生出网络暴力,给许多人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极大伤害,但造成伤害的罪魁祸首却极少受到惩处,网络暴力似乎成为了法律监管的盲区。在此次事件中,李炳鑫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从事媒体工作的他采取了最正确的方式去应对网络暴力,从而取得了这场舆论战争的胜利。但更多的人并不知道要如何为自己澄清,不得不默默忍受不属于自己的骂名。

肢体暴力在法律条文中有明确的定性和处理办法,因此报案和维权一般都能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但网络暴力由于定性过程复杂,且对受害人的受侵害程度难以精确判定,导致网络暴力监管惩处相对肢体暴力来说显得过于无力,几近成为监管盲区

网络世界也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映照,只不过因为网络技术的便捷和匿名性而让少数人对网络世界的自由产生了“无边界”的“幻觉”,它很容易使一个人走向违规和违法的边缘。因此,我们应该以“高铁站女孩被猥亵”案件之后的网络暴力行为为镜鉴,时刻警醒和提醒自己,远离网络暴力,理性参与网络互动,为维护好网络环境的干净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严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暴力监管,摈除“法不责众”心理,还民众一个安全清明的网络环境。(肖京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