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散化”破解“共时化”休假现象
2018-06-05 09:57:26 来源:汉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约60天增长到115天,假日天数逐渐增多,休假制度日趋完善,休假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共时化”休假现象突出。(6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何谓“共时化”休假?简言之,就是人们在同一时间休假。而这种“共时化”休假,譬如“黄金周”休假,全国统一时间大约休一周的假,许多人会集中到“同一地方”休假,必然会引发“共时化”休假现象: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时间内要应对大量客流,以至于道路交通拥堵,住宿、吃饭、景点门票涨价,到处人满为患,人挤人、人看人,就像上庙会、干场子,景点缆车排长队,海边游泳“下饺子”……如此等等,导致景区的运营和安保压力山大,人们休假休闲体验自然下降、打折。既然这般,有无应对策略呢?——“分散化”休假。分散人们的休假时间,在放假总天数不变情况下,将假期分散开来错峰休假,以此代替“黄金周”休假休闲,化解“共时化”休假现象。

面对此种情形,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当前需要的不是增加假期总量,而是合理安排一年内的假日结构,释放出更多的“结构效率”。笔者深以为然。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分散化”休假或叫“分散式”、“错峰式”休假,以此破解“共时化”休假现象。目前,似乎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积极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地生根。“分散化”休假要以带薪休假制度为基础,用好用活带薪休假制度。否则,取消“黄金周”的“分散化”休假或将可能造成一些劳动者的正当休假权益受到消解或威胁。

再是,需要建立和完善“分散化”休假有关制度。对于“分散化”休假,如何错峰、如何弹性、如何前后时间“对调”、如何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与保证职工分散休假之间的平衡等等,都需要作出制度性的安排、结构化安排,以此向制度、向结构要效率。否则,没有统筹谋划、精准安排,好多人又“不约而同”都挤在某一时段休假,岂不有悖“分散化”休假的初衷了吗?

总之,“共时化”休假现象,是一种幸福的烦恼。破解“共时化”休假伴生的烦恼,考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智慧,相信有关方面会拿出一个令用人单位、令每位公民都能相对满意的答案来。(杨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