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历史,终将被历史抛弃”
2016-10-23 06:09: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李琦)昨天,第15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当天上午,组委会邀请著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王立群以“挺起你的脊梁”为题做专题演讲,并举办《中国脊梁》新书签售会。

在新书里,王立群解读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多位中国历史人物。在他看来,这些“中国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满怀正气改天换地,谱写出一篇篇被后人传颂的时代壮歌。他们没有理由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王立群在演讲中说,“历史能给我们提供些什么?历史最重要提供了两类人,一是学习榜样,二是唾弃对象。”第一类人是如屈原、苏武、张骞等,让后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同时,历史也给我们划了条底线,不能做什么样的人,如那些野心家、自私的人,比如赵高导致秦迅速亡国。”他还说:“我们需要向历史人物学习的精神有很多,比如忠诚、有担当、埋头苦干等等。这些精神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应该一代一代永远流传下去。”

昨天王立群的演讲生动鲜活,引发读者强烈兴趣。演讲结束后,观众提问相当踊跃。一位武大学生问:“目前有很多另类解读历史人物的书,有些人还因此成为网红,您怎么看到这一现象?”王立群认为,这些奇谈怪论,完全不用理会,终究会被历史抛弃。他告诫广大青年珍惜自己的名誉,不要为了出名哗众取宠,“毕竟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一位武汉一中的历史老师问:“如何让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愿意学?”王立群说,“历史其实是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现在的历史课本以史料为主,死记硬背的东西多了些。希望大家喜欢历史,这是一门培养人文素养的学科,可以锻炼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位收藏王立群多本著作的粉丝问:“如何看待文品与人品的关系?”王立群肯定的回答:“有些人可以两者统一,有些人文章写得好,却成为历史败类。人品是第一位,即使做不成‘脊梁’,也不要突破底线。”

著名学者王立群

记者熊波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